圖:福建艦是中國第三艘航空母艦,也是中國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彈射型航空母艦。
對於國產航母福建艦已完成第五次海試的傳聞,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13日說:「福建艦開展相關試驗,是建造過程中的正常安排。下步還將根據航母建造進展情況,逐步展開後續試驗項目。」
內地軍媒普遍認為,從11月中旬到12月初,福建艦完成第五次海試。網上流傳圖片顯示,其甲板上留下艦載機輪胎痕跡,意味福建艦首次開展艦載機戰術動作相關測試。\馬浩亮(文)
福建艦是中國第三艘航空母艦,也是中國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彈射型航空母艦,採用平直通長飛行甲板,配置電磁彈射和阻攔裝置。滿載排水量8萬餘噸。
11月18日,福建艦從江南造船廠碼頭出發,開赴目標海域展開海上試航,12月初返回碼頭。其間,海事部門根據需要對長江口深水航道實施了交通管制。這是今年5月以來,福建艦第五次出海。
估計八個月間完成五次海試
此前,福建艦先後在5月上旬、5月下旬至6月中旬、7月份、9月份進行了四次海試,充分檢驗了航母的航行性能以及艦上各系統的運行情況,為艦載機試飛作準備。從第四次海試結束到第五次出海,相隔近兩個月,是歷次海試間隔最長的一次,反映出第五次海試相關科目準備流程相對複雜。
第五次海試最直觀的「成果」,是福建艦飛行甲板上首次出現了呈長條形的艦載機輪胎痕跡,位於多道攔阻索之間。這只有在艦載機高速着(觸)艦的情況下才能留下,表明福建艦已完成首次艦載機着(觸)艦試飛。
觸艦復飛 磨合甲板各系統
艦載機在航母甲板上留痕,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觸艦復飛,即艦載機着艦後並不進行攔阻,而是短暫接觸後迅速起飛,返回岸基機場。另一種就是着艦試飛,使用攔阻索裝置,完成艦載機的着艦停駐,而後利用彈射裝置進行艦載機起飛。
按照航母常規試航流程,艦載機首先要進行觸艦復飛,對全艦的航空作業設備進行全面的校驗檢查,檢驗戰術空中導航系統、精密進近系統、燈光系統能夠精確引導、指示艦載機,着艦系統能否正常發揮作用。同時,艦載機飛行員通過多次觸艦復飛,與航母甲板進行「磨合」,對着艦區間、姿態、速度、動作、目視觀察等要素形成熟練掌握。而後,再開展着艦試飛,確保艦載機能夠準確安全地落在預定區域,掛在攔阻索上。
因此,從目前來看,福建艦應是先完成觸艦試飛步驟。後續在電磁彈射器完全就緒後,再開展着艦試飛。
福建艦第五次海試的紀念臂章,以殲-15T戰鬥機和空警-600預警機停放在航母甲板1號、2號起飛陣位為主圖案。殲-15已經在遼寧艦、山東艦有了豐富的起降經驗,技術成熟度高,彈射型殲-15T基本性能一致,由其率先在福建艦開展觸艦、着艦測試順理成章。在殲-15T累積經驗的基礎上,而後再測試空警-600預警機和殲-35隱身戰機,這是最為穩妥的試驗次序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