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西湖大學發布的極致輕薄AR眼鏡。\受訪者供圖
「AR技術目前已經在很多領域有了實際應用。比如在工業生產中的遠程維修,還有醫療健康領域通過AR技術實現遠程手術。」在仇旻看來,隨着AR技術的不斷發展,除了現有應用場景之外,未來交互式應用場景會更豐富。
他向記者描述了一個眼睛「戴」手機的場景:「AR眼鏡可以連上搜索引擎,如果同時它具有交互功能,當我看到某個人的時候,眼鏡上就會出現一個虛擬提示,告訴我這個人是誰,這樣我們也不會再出現臉盲的問題,還可以識別所有的花花草草和器物等。所有這些功能都可以通過AR技術來實現。」
杜凱凱也表示,現在AR眼鏡的產品階段和市場體量,有點像當年的「大哥大」,移動電話用二十年左右的時間成了生活必需品。AR眼鏡在AI、雲計算、5G等技術的加持下,迭代的周期會越來越短,在未來的三五年內就有可能為人們的辦公、娛樂、社交、工業生產等提供新的手段。\大公報記者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