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燈結綵喜洋洋,勝利歌兒大家唱,唱遍城市和村莊,台灣光復不能忘……」這是台灣《台灣光復紀念歌》的歌詞,反映了1945年10月25日台灣民眾對於抗戰勝利後台灣地區重回祖國版圖的喜悅與激動的心情。這是一個永載中華民族史冊的光輝日子。日前,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經表決,通過了關於設立台灣光復紀念日的決定,以法律形式將10月25日設立為台灣光復紀念日,並規定國家通過多種形式舉行紀念活動。這有利於體現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一部分這一無可辯駁的歷史事實,鞏固國際社會堅持一個中國的格局,引領兩岸同胞傳承、弘揚偉大抗戰精神,激勵全體中華兒女為祖國統一、民族復興而團結奮鬥。
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戰爭,強迫戰敗的清政府於1895年4月簽訂《馬關條約》,割佔台灣和澎湖列島。1945年8月15日,侵華日軍戰敗,日本裕仁天皇發表《終戰詔書》,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日本無條件投降。同年10月25日上午10時,中國戰區台灣省受降典禮在台北市區西部的台北公會堂(今為中山堂)舉行。台灣省行政長官兼警備司令陳儀代表中國政府正式宣告:自即日起,台灣及澎湖列島正式重入中國版圖。1946年8月,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頒布命令,明訂10月25日為「台灣光復節」。由此可見,10月25日是一個值得紀念的重要日子。
然而,民進黨奉行「台獨」路線,把標誌着台灣地區回歸中國版圖的「台灣光復節」視為「眼中釘、肉中刺」。2000年民進黨陳水扁上台後,於2001年起取消光復節為法定假日(今年台立法機構通過恢復光復節為法定假日的法案)。2016年民進黨蔡英文執政後,當局不再主導紀念光復的慶祝活動。民進黨當局的一系列行徑無非就是企圖「消滅」光復節,企圖令台灣民眾尤其年輕一代忘記光復節,忘記台灣早已回歸中國版圖,忘記自己是中國人。
最近美國方面竟然也聲稱「二戰時期文件都沒有決定台灣的最終政治地位」,民進黨當局隨即大肆鼓噪「台灣地位未定論」,再度宣稱「兩岸互不隸屬」。它操縱特定媒體與美國一些機構上演了一齣扭曲歷史、鼓噪「台灣地位未定論」的「雙簧」,妄圖為其謀「獨」製造歷史、法理依據和所謂「國際支持」假象。
最近,大陸方面以法律形式將10月25日設立為台灣光復紀念日,以國家層面舉行紀念活動,是捍衛台灣光復、回歸祖國這一重要史實和民族榮光的有力舉措,是對民進黨當局和美方關於「台灣地位未定」謬論的有力駁斥。
山河復歸,金甌無缺。國家強大、民族復興、兩岸統一的歷史大勢,更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的!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