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圖:中方通過精準反制切中美方欲借第三方力量遏制中國造船這一意圖。圖為韓華集團位於美國費城的菲利造船廠第4號船塢。右圖:面對美方霸凌,稀土這張「王牌」讓中方實現了從被動迎敵到主動制定規則的核心轉變。圖為連雲港準備出口的稀土。\法新社
今年以來,中美經貿磋商在曲折中推進,5月至今已經歷五輪溝通,形成了日趨清晰的「問題清單」和「合作清單」,推動美方理性看待雙邊關係。面對美方霸凌,中方始終攻守有道,從單一關稅反制升級為多維度精準施策,稀土這張「王牌」更讓美國政府直接破防,實現了從被動迎敵到主動制定規則的核心轉變。
國際問題專家、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國際政治系教授沈逸對《大公報》指出,稀土是高技術產業鏈關鍵環節,一向被視為戰略資源。中方表明為「完善自身出口管制體系常規需要」,其時機與美方升級打壓科技領域高度重合,因此具備「戰略預警」性質,料將對美方科技產業供應鏈構成威懾。商務部發言人也多次強調,中美經貿關係的本質是互利共贏,並呼籲美方停止針對他國的單邊措施和霸凌行徑。\大公報記者 朱燁
美國總統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宮之後,便率先借由芬太尼問題對華發起兩輪加徵關稅共計20%。緊接着,美方在4月2日祭出所謂「對等關稅」大棒,無視國際貿易規則,亦無視國內企業和消費者的呼聲,將對華關稅一路加徵到125%這一天文數字。中方反制也毫不手軟,除同樣將關稅加至125%外,還用不可靠實體清單、管制管控清單、制裁美國企業等多種手段展開回擊。
「打,奉陪到底 談,大門敞開」
「談,大門敞開;打,中方也將奉陪到底。」這是今年4月10日,商務部發言人的表態。不過,這一表述的順序在今年10月份變成了:「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原因是在馬德里舉行的第四輪中美經貿會談之後,美方無視雙方前四輪經貿會談成果,在短短20多天內密集出台20項對華打壓措施,嚴重損害中方利益,破壞雙方經貿會談氛圍。
9月底,美方出台出口管制實體清單穿透性規則,將數千家中國企業延伸列入「實體清單」,同時不顧中方磋商誠意,執意於10月14日落地對華造船「301調查」港口費措施。此外,美方還要求荷蘭更換安世半導體中國籍首席執行官,直接引發安世半導體系列風波。更有甚者,美方在中方發布稀土出口管制公告後氣急敗壞,聲稱自11月1日起要對中國產品加徵100%關稅,並對「所有關鍵軟件」實施出口管制。
針對美方的無理霸凌,中方迅速展開一系列精準反制。比如將韓華海洋株式會社(含其美國相關子公司)列入反制清單,切中了美方欲借第三方力量遏制中國造船、航運能力這一戰略意圖。10月中旬,中方宣布對美國籍、美國建造或美國控股25%及以上的船舶在華港口收取費率。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對此表示,中方的反制措施是必要的被動防禦行為,旨在維護中國產業和企業正當權益,也為了維護國際航運和造船市場的公平競爭環境。
專家:美船舶業將遭受衝擊
沈逸對《大公報》指出,航運與造船業本是全球化程度極高、資本與市場依賴交錯複雜的產業。中方通過港務費、特別服務費等手段,將成本直接施加於美國控制或美國參股的船舶企業,一旦啟動,即對美國相關企業及其全球供應鏈造成實質性衝擊。
他提醒,此反制措施對於「擁有25%或以上美國控股」的船舶亦適用,意味着美國資本或控股結構的船企也可成為被反制對象,從而產生一定「連坐」效應,警示美國企業衡量其全球戰略布局與中國規則之下的風險。
在諸多反制措施中,最能打痛美方的還是稀土這張「王炸牌」。沈逸認為,稀土是高技術產業鏈關鍵環節,一向被視為戰略資源。中方雖表明為「完善自身出口管制體系常規需要」,但其時機與美方升級打壓科技領域高度重合,因此具備「戰略預警」性質,料將對美方科技產業供應鏈構成威懾。
10月,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強調,美方不能一邊要談,一邊威脅恐嚇出台新的限制措施,這不是與中方相處的正確之道。中方敦促美方盡快糾正錯誤做法,拿出談的誠意,與中方相向而行,以兩國元首通話重要共識為引領,維護好來之不易的磋商成果,繼續發揮中美經貿磋商機制作用,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各自關切,妥善管控分歧,推動中美經貿關係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