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旋轉舞台/惡極苦極美極──觀新編崑曲《六道圖》(下)\徐 成

時間:2025-10-31 05:02:06來源:大公报

  羅周寫的劇我看過的不多,《春江花月夜》從歷史敘述的空白中獲得靈感,講了個動人的故事,也符合崑劇的傳統美學,我覺得本子不錯。但去年看的新編《浣紗記》只拋出了問題卻沒有解決問題,而且摻雜了太多當代創作者的個人思考,並不符合歷史背景和人物特點,令人遺憾。

  這次的《六道圖》是我第三次看羅周的崑劇作品,可以說是三部我看過的劇作中最佳者。雖然此劇主題全然不傳統,但劇情和人物塑造對崑曲傳統範式的尊重和維護步步細心,在不破壞崑曲傳統美學的前提下,拓展了崑曲的戲劇張力和主題的多樣性。全劇唱詞總體古雅合格律,曲詞屬於新編劇裏的佳作。

  但我要雞蛋裏挑骨頭,我認為吳道子完成《六道圖》後跪伏於地,全劇就該完結了,後續盧罌公返場與之相談的段落頗無必要。留白可令餘韻悠長,也讓觀眾有回味的空間,返場一個尾聲把話都說滿了,反而削減了此劇的張力。

  作為只有兩個角色、時長僅一小時的小劇場崑劇,兩位主演都不辱使命地完成了人物塑造,讓這個劇本的呈現達到了相當高的完整度。雖然本次來港演出的不是石小梅本人,而是其愛徒施夏明,但施夏明並非簡單複製石小梅對人物的塑造,他在傳承的基礎上融入了自己的理解,他塑造的吳道子信念感極強,令人動容。尤其吳道子瘋魔後的內心獨白戲,因為沒有唱段,全是念白,表演難度極高,但施夏明完全帶動了觀眾的情緒,無一冗餘之眼神身段,每個細節都飽滿有力。當然我認為這一段落可加入曲牌一支,而非全然用念白表現。

  雖然施夏明的演出視頻沒少看,現場演出還是首觀,而且在如此小的茶館劇場中近距離地欣賞他的演出,更將細節觀足。我將施夏明每個字的腔格吐字都聽得清清楚楚,每一個眼神都望得真真切切,更覺出他本次演出的水平之高。

  除了對人物心理活動與情緒變化的準確把握外,施夏明對字韻的嚴格把握是中生代戲工中少見的。當天演出中,他吐字歸韻都很細緻,嘴型無一字鬆懈,尖團清晰準確,字韻講究,這以前是崑曲演員的基本功,如今卻是少見的專業了。雖然開場時,他漏了一句念白,但他迅速調整念白節奏,觀眾若不看字幕,絲毫不會察覺。以前總覺得他高音比較尖,這次也不覺了,甚至一些高音正是要夠有穿透力才能壓制嗩吶和激烈的鼓板,也更能表現吳道子心理崩潰後的情緒爆發。

  李政成是揚劇名家,此次跨界崑曲表現得不錯,但若按崑曲的要求而言,字韻上確有可改進之空間。但在人物塑造上其作為前輩甘為綠葉,把施夏明的吳道子襯托得閃亮動人,這不也正是前輩藝術家托舉年輕藝術家的真實寫照嗎?

  當然,我們仍不可因為一些優秀的新編崑劇而對新編劇有過多的幻想。崑曲這樣的戲曲活化石,核心仍在整理和傳承,為創新而荒廢傳承是本末倒置之舉。而沒有充分的傳承也無創新的基礎,崑劇新劇本的創作也是不歷地獄而難得真章的。

  縱觀戲曲編劇界,羅周是創作能力較為突出的,而且她對於崑曲藝術形式的把握也較為準確。文藝創作若不經過惡極苦極,如何能至美極的境界呢?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