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黛西札記/秋雨入樂\李 夢

時間:2025-10-30 05:02:07來源:大公报

  圖:柏林愛樂弦樂四重奏演出後謝幕。\作者供圖

  上周休假,和家人在上海小遊幾天。瀏覽上海東方藝術中心演出訊息,見到柏林愛樂弦樂四重奏來滬演出,曲目中有我喜歡的《巴伯柔板》,便迫不及待買票入場欣賞。

  上周四晚的這場音樂會,是本年度上海國際藝術節的音樂演出之一。本以為室樂演出與交響樂和歌劇相比受眾較少,沒想當晚入座率十分理想,且觀眾音樂素養頗高,樂章中間未有突兀的鼓掌不說,一曲終了,往往等到尾音延展一會,再送上掌聲與喝彩。四位樂手似也欣喜於遇見知音,在極其考驗體力的舒伯特弦樂四重奏《死與少女》之後,又加演了兩首。最末一首小品小巧歡愉,宛若餐後甜點,是送給中國樂迷的暖心禮物。

  整場音樂會圍繞「紀念」主題展開,情緒起落折轉,引人入勝。開篇莫扎特《D大調嬉遊曲》妙趣鮮活,是作曲家少年時代的作品,旋律行進之間滿是跳躍的、青春的朝氣。接着,曲風一轉,來到巴伯用慢板弦樂營造的氤氳氣氛中。此曲為美國作曲家巴伯在意大利度假時所寫,心境安閒,且身邊有愛人相伴,卻不知為何彌散憂鬱寥落的意味。小提琴、中提琴與大提琴合力營造的聲調,如化不開的濃霧,如瀝瀝淅淅的秋雨,直將人曳入一重又一重的傷感中,久久難以平息。

  柔板之後,四位音樂家未有停留,即帶領現場觀眾步入孟德爾遜為紀念姊姊范妮而寫的《第六弦樂四重奏》。這是作曲家在哀痛中的作品,一改往日旋律的甜美歡愉,情緒激昂、張力十足。台上四人配合默契,尤其中提琴手萊弗蘭德揉弦功夫了得,與大提琴的互動繾綣生姿,將旋律中對於生命的詰問詮釋得恰到好處,哀而不傷。

  下半場的重頭戲是舒伯特極具知名度的一首弦樂四重奏《死與少女》,同樣關乎生與死的追問,亦不乏光暗之間的糾葛。兩位小提琴手互換位置,由卓齊領銜此曲。卓齊與貝格兩把小提琴一唱一和,大提琴手赫施今年剛滿三十歲,曲風卻也沉穩,不輸三位前輩。這部四樂章的作品需時四十分鐘,對於樂手們的體力與情緒的控制力都是不小的挑戰。第二樂章呈示死神與少女對話的主題,並在此後的樂章中重複變形出現,纖弱與強橫之間的對照不斷鋪排,直至最末樂章的高潮。柏林愛樂四重奏仍是古典而優雅的,但如能將旋律中的生猛與情緒的起落更直接地抵在觀眾眼前,或更讓人念念難忘。

  音樂會場刊較簡,並無篇幅介紹演出曲目背景和風格等,對於不熟悉古典音樂的初入門者而言,或為一處小遺憾。建議主辦方日後可考慮場刊中詳介曲目,以達音樂普及之效。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