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中國將利用空間站艙內安排的科學實驗櫃和艙外大型載荷設施,開展更大規模的空間研究實驗和新技術試驗。空間應用系統在空間站艙內安排了14台高水平的科學實驗櫃,每台實驗櫃都是一個小型的太空實驗室;空間站艙外安排了3個大型載荷掛點、兩個暴露實驗平台等「旗艦型」研究設施,支持開展空間生命科學、微重力物理科學、空間天文和地球科學、空間新技術與應用等多個領域的科學研究。
「就像國際空間站一樣,未來中國航天員應該也會在空間站種菜。」國際宇航聯空間運輸委員會副主席楊宇光說,不過長出來的蔬菜還需帶回地面,經過科研人員檢驗,證明確實對人體沒有危害,後續才能允許航天員在太空食用。「這是必經過程,也是本着負責任的態度,不能太過着急,但是相信我們遲早可以讓航天員在太空吃上自己種的菜。」
國際合作年底登場
中國空間站建成以後,將進入運營階段,如何開展國際合作越來越受世界關注。中國近日持續公布長征七號遙五運載火箭軌道數據正是對國外關注的回應。
再如,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此前與聯合國外空司圍繞中國空間站應用開展合作,首批共有來自17個國家、23個實體的9個項目入選,最快有望在今年年底送達中國空間站。楊宇光表示,「未來我們還可以期待外國航天員、國外航天器到訪中國空間站等更深入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