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國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是北京冬奧會標誌性的場館之一。/人民網
北京冬奧進入倒計時,大公報記者12月21日實地探訪河北張家口賽區看見,國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國家越野滑雪中心、國家冬季兩項中心三個競賽場館除部分臨時設施外已全部完工。據介紹,「金牌大戶」雲頂滑雪公園元旦完成造雪造型後也將收尾。值得一提的是,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先進跳台滑雪場地的「雪如意」,在碗狀山谷承托下享起低風速干擾優勢,在設計上,其着陸坡拋面的曲線與運動員空中飛行的拋物線軌跡完全脗合,使得「飛將軍」衝刺階段在每一個瞬間的距地高度都會在3米以內,增加安全保障。/大公報記者 張帥、朱燁張家口報道
因跳台剖面與中國傳統吉祥飾物「如意」的S形曲線契合,國家跳台滑雪中心被形象地稱為「雪如意」,是北京冬奧會標誌性的場館之一。清華大學設計團隊相關負責人王灝指出,不同於國外的跳台滑雪賽道大多建在土石方等填充物上,「雪如意」另闢蹊徑將168米長的大跳台賽道架在空中,「柄身」正好是賽道,運動員從賽道上疾馳而下,並在「雪如意」底部足球場內的結束區完成動作。
倘出現失誤 助平滑穩着陸
「從設施設備來講,『雪如意』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跳台滑雪場地,能夠保證運動員出好成績。」國家跳台滑雪中心設施經理王敬先介紹,跳台滑雪運動員忌諱有橫風,而「雪如意」所處的山呈碗狀形態,把場地「含」在山谷裏,能夠減弱大部分干擾運動員的風。而且,「雪如意」朝向正對國家冬季兩項中心所在山谷方向,不僅能讓運動員有愉悅的飛行感受,而且視野更加開闊,還能看到遠處的長城遺跡。
王敬先還強調,「雪如意」設計有很好的助滑道系統,不會因為賽道對運動員產生任何傷害。「我們還考慮到運動員自身出現失誤,而導致發生着陸不穩的現象。因此在場地設計時,我們將着陸坡拋面的曲線,做到與運動員空中飛行的拋物線軌跡完全脗合。」他介紹,這樣運動員在空中飛行時每一個瞬間的距地高度都會在3米以內,可以保證即使出現失誤,運動員也可以非常平滑和穩定地落在着陸坡的雪面上。
大公報記者在探訪過程中看到,國家跳台滑雪中心、國家越野滑雪中心以及國家冬季兩項中心彼此相隔約兩公里,三大賽場都位於崇禮古楊樹場館群。奧體建設開發公司總經理賈茂亭對大公報指出,和世界其他地方一樣,天然雪的硬度滿足不了重大賽事的比賽要求,因此需要硬度更高的人工造雪。國家跳台滑雪中心、國家越野滑雪中心兩大賽場合計大約需要25萬立方米的水量才能滿足造雪需求。這些人工造雪用水多為水庫引調水,以及回收的雨水、地表徑流水、融雪水等,蓄水多元且可循環利用。「我們沒有開採地下水,不會對地下水造成損壞。」賈茂亭說。
張家口賽區競賽場館多在室外,觀眾屆時要在-20℃的環境下觀看比賽。記者了解到,國家跳台滑雪中心、國家越野滑雪中心等場館坐席台階表面將鋪設一層具有封裝外殼的坐板,外殼內裝有石墨烯片,通過實時通電來發揮石墨烯的發熱功能,使座板表面溫度迅速提升。此外,座椅上還將安裝保暖「黑科技」坐墊為觀眾「保溫」,比賽結束後,允許觀眾將它們帶走,以留作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