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港商提議建設全國首家「補稅倉」

時間:2018-06-18 03:16:23來源:大公網

  圖為張子彌舊/受訪者供圖

  近水樓台先得月,一批膽大心細的香港商人,就率先來到改革開放浪潮中的先行地廣東,並創下多項第一。內地首家「三來一補」企業、太平手袋廠第三任廠長唐志平在接受訪問時多次表示,「多寫寫港商張子彌,他除了第一個回內地設廠,還開創了很多第一。」

  張子彌不僅投資了內地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還提出了建立保稅倉的設想。唐志平說,「目前內地補稅倉模式依然大致沿用這個模式,這是他最值得尊敬的創舉之一。」

  唐志平回憶稱,「改革開放初期,莫說高鐵,廣東很多城市之間連水泥路也罕有,當時從虎門到深圳開車要走6個小時。在海關報關也要耗很多時間」。為此,張子彌就建議申請個補稅倉,後來經過論證,在南海建了中國第一個補稅倉。「有了保稅倉,貨物打個封條就可以走。當時內地沒有的原料,手袋廠也是從補稅倉拿,結算時再扣錢。」

  張子彌的建議成為後來保稅區的雛形,保稅區的功能升級版就是自貿區,而最新提出的自由貿易港則是未來深化改革的方向。自貿區融合了保稅區的保稅、倉儲、物流、中轉、展示等各種功能。據悉,「北雄安、南海南」的「雙核」自貿區納入「大家庭」後,內地自貿區數量將達到13個。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