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香港「黃永玉」國際青年版畫藝術家扶持計劃/蘇新平:在創作中展現創造性和獨特性

時間:2025-08-09 05:01:54來源:大公报

  圖:影子與馬,木刻板畫,2024。

  「香港『黃永玉』國際青年版畫藝術家扶持計劃」評審工作於日前完成,並公布入圍青年藝術家名單。該計劃專家委員會導師,中央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教授蘇新平在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表示,黃永玉的獨特風格和思想對青年藝術家來說是「精神領路人」。\

大公報記者 江鑫嫻

  蘇新平表示,自己在學生時代,就聽聞黃永玉的技術技法運用嫻熟,極為靈活。隨着年齡增長和從教經歷的豐富,他對黃永玉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黃永玉)雖未接受過科班訓練,但他用版畫方法刻出自己的性格──豁達大度、包容且學識修養深厚。」

  黃永玉作品具啟示作用

  在他看來,黃永玉是跨領域的藝術家,作品想象力豐富,技術高超。「如《春潮》中躍出海面的鯊魚,與海浪和漩渦構成驚心動魄的視覺張力,令人嘆為觀止。這源於黃永玉豁達的創作態度,沒有藝術史包袱的束縛。另一個作品《阿詩瑪》不僅體現高超的版畫技藝,更展現他對少數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獨特詮釋。」

  談及「香港『黃永玉』國際青年版畫藝術家扶持計劃」的意義,蘇新平表示,計劃有助於以黃永玉的精神引導青年一代關注和參與藝術創作。「黃永玉的作品具有獨特性,無論是線條運用還是色彩組合都合理合適,且完成度高,這源於他對世界的獨特看法和認知。」蘇新平認為,黃永玉的獨特風格和思想對青年藝術家具有啟示作用,是「精神領路人」,青年藝術家能從他的作品中領悟到藝術的本質。

  作為專委會導師,蘇新平強調,面對青年藝術家,不能僅關注具體作品,更要注重精神引導。他希望青年藝術家能從黃永玉的藝術精神中汲取養分,在藝術創作中展現出創造性和獨特性。

  突破工具限制自由創作

  對於版畫藝術在數字化時代如何保持獨特性的問題,蘇新平指出,版畫領域與技術密切相關,隨着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版畫不斷吸納着最先進的技術。從農業社會的木刻畫,到工業化後的銅版畫、石版畫,再到信息化時代的電腦數碼媒體版畫和絲網版畫,版畫始終走在技術應用的前沿。如今面對AI的崛起,版畫家需要思考如何應用這些新技術。「AI不能替代藝術家的創造性,它只是一個工具,版畫家要面對人類社會的新發展、新現象,探索適合自己的應用方法。」

  回顧當年接觸版畫藝術的契機和多年堅持創作的動力,蘇新平表示,如果將自己定位為藝術家,可能會運用多種材料和形式進行創作,版畫只是其中一種工具和手段。他一直在做版畫,是因為從讀書時就學習版畫,對其非常熟悉,但不會將其當作唯一的目的和目標。

  蘇新平認為,技術僅僅是技術語言的應用,在版畫創作中,他涉及木版、石版、銅版、絲網等多個版種,不會局限於傳統方法和前人路徑。面對今天的社會和對世界的認知,他不斷突破工具材料的限制,以更自由的方式表達着自己的藝術思想。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