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16港澳高校灣區尋成果轉化商機

時間:2018-05-26 03:16:07來源:大公網

  圖:第二屆中國高校科技成果交易會25日在惠州舉行。圖為香港城市大學學生現場講解技術項目 大公報記者盧靜怡攝

  香港高校踴躍到粵港澳大灣區尋產學研轉化機會。第二屆中國高校科技成果交易會25日在惠州舉行,吸引全國350多所高校參加,其中包括16所港澳高校。他們帶來8200多項高校最新科技成果到大灣區轉化。科交會同時還吸引近3000家企業參會,開展在智能製造、電子信息、新材料、石油化工等四領域的產學研合作。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主任羅方述表示,根據大灣區需求,教育部將強化中國高校在華南科技成果轉化中心職能,推動科技成果在大灣區轉化。/大公報記者 盧靜怡惠州報道

  在「粵港澳大灣區科技教育協同發展高端論壇」上,廣東省教育廳副廳長那佳表示,粵港澳三地高校接近200所,在校大學生超300萬人。她介紹,廣東省高等學校國際暨港澳台科技合作創新平台項目於2010年啟動,現已立項建設78個科研合作平台。粵港澳聯合實驗室建設於2016年啟動,首批立項建設了五家聯合實驗室。

  那佳稱,廣東高度重視引進港澳高校及世界知名高校來粵合作辦學,為此出台了系列優惠政策,引進境外優質教育資源。據了解,繼香港浸會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分別在珠海和深圳辦學後,香港城市大學惠州校區即將啟動建設。

  港初創企不缺錢唯缺市場

  除了科研合作,越來越多港澳高校與內地企業選擇在大灣區進行「產學研」轉化。香港中文大學研究及知識轉移服務處主任何居理表示,港中大每年約孵化20多家初創企業,主要集中在生物醫療、生物科技和工程領域。因為兩地政府均有提供豐富資金和免費工作場地支持,初創企業並不愁錢。「最愁是如何找生意和第一批客戶。只要有了第一批客戶,初創企業就能持續生存。」何居理稱,該校科創團隊通過校內的孵化基地建立團隊,找第一筆天使資金。一年之後,就需要在內地或者海外市場成立基地。「香港科創企業在大灣區最需要的是加速器,幫助開展業務和找市場。」

  目前,港中大初創項目有80%在內地發展。

  廣佛深珠成創業熱土

  記者了解到,深圳、佛山、珠海、廣州等城市是香港初創團隊的熱門發展地方。香港中大博士陳浩在深圳創立的視見科技,成功與大灣區內的醫學教研機構和患者等用戶群體對接。目前公司在深圳、香港等地都設有研發中心,今年3月還獲得深創投和聯想創投等領投的8000萬元人民幣融資。

  香港城市大學副校長任廣禹也認為,產學研對香港高校和大灣區企業而言是雙贏機會。他指出,大灣區產業種類完善,不同企業的階段性研究需要人才支撐。「企業和高校其實有着良性互補的關係。香港高校學術可以促進當地企業發展,科研成果與企業合作可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