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深圳書寫着中國經濟發展一個又一個新「高度」/網路圖片
【大公報訊】據中新社報道: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始終站在改革開放最前沿的深圳,因改革而生,因開放而強,見證了中國翻天覆地巨變歷程。深圳所取得的成就是改革開放40年中國實現歷史性變革和取得偉大成就的一個縮影。
時光回溯40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以時任廣東省委第一書記習仲勳為代表的改革先行者向中央打報告要求「第一個吃螃蟹」,提出創辦對外加工貿易區的設想。1979年,小漁村深圳獲批立市,第二年又被批准設立深圳經濟特區。
深圳的改革開放並非坦途。在事關深圳前途命運的每個關鍵時刻,中央都給予過關懷和囑託。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曾兩次親臨深圳督戰,要求「膽子要大一些」「大膽地試,大膽地闖」。
40年荊棘路,深圳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等多項奇跡。如今深圳已成為中國的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區域金融中心、商貿物流中心,擁有全球第三大集裝箱港、亞洲最大陸路口岸,擁有華為、平安、騰訊、萬科、恆大等7家世界500強企業。
站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新起點,在回顧和總結改革開放歷史經驗時,廣東省委常委、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認為,深圳的探索為中國改革開放提供了經驗和深圳方案。總結這些經驗,可以主要概括為三點。
持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化取向的經濟體制改革。市場化是深圳經濟體制改革的永恆信條,只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營造一流的市場化環境和完善的市場體系,就一定能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
接軌國際擁抱世界。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經濟全球化時代,只有把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按照國際規則「打籃球」,聚全球資源為己所用,才能贏得發展的主動,贏得國際競爭的主動。抓好創新驅動發展。深圳一直實施最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構建了「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深圳經驗表明,抓住創新發展就能佔領發展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