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不只是紀念 更應要反思

時間:2018-05-13 03:15:55來源:大公網

  2008年5月12日,距離那一場地動山搖、萬眾哀慟,已然過去了整整十年。這一刻,讓我們手捧白菊,對逝者哀悼,為生者祈福。

  時間太快,快得我們還來不及遺忘。瓦礫上傷痕纍纍的握筆小手、廢墟下弓身護住嬰兒的年輕媽媽、夾縫中艱難求生的花季少年、黑暗中相互鼓勵的患難夥伴……讓人心碎的鏡頭,把生命的脆弱與頑強一同定格在億萬人的腦海中,銘刻在歷史的紀念冊上。

  知乎上有個提問:如果能回到十年前,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網民們踴躍回應,一個最打動人的回答是:告訴所有四川人,那天會有地震,趕快跑!

  是的,我們寧願世間從未有過那一天。那樣的話,無數家園就不會瞬間坍塌,無數親人就不必生離死別,北川中學裏依舊還能有書聲琅琅,孩子們依舊可以帶着青春的煩惱肆意地成長。

  這當然只是善良的夢想。逝者已矣,只可追憶。那麼,十周年祭,我們能否不僅僅只是舊事重提,能否不只是翻騰起所有悲痛和哀思,重溫那些令人喘不過氣來的記憶?我們能否戰勝痛楚過後的健忘與麻木,捫心自問,這十年來,防震抗災是否有了更先進的能力,危機處理是否有了更周全的應對,信息公開是否更加有序透明,志願精神和公民意識是否得到更充分的培育,每一個生命是否受到高度的尊重和敬畏?最基本的,承載着希望和未來的學校,是不是最安全的建築?

  1886年的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作家韋塞爾說過:「我們決不能讓我們自身忘掉那些死去者的命運。如果我們真忘掉了,就是使他們再一次的死亡,我們自己就對他們的生命、他們的死亡變得毫無價值而負有責任。」

  災難是一所學校,而汶川大地震就是歷史置於我們面前的一面鏡子。致敬生命的頑強、人性的光輝,致敬身處其中每一個普通人的砥礪前行,我們需要的不僅是紀念和情懷,更應以超越災難的反思和行動,撫慰民心,觀照制度,推動國家和社會的文明和進步。 (記者 鄭曼玲)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