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島嶼經濟分論壇\大公報記者何玫攝
【大公報訊】記者何玫、黃寶儀、通訊員安莉博鰲報道:在9日舉行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島嶼經濟」分論壇上,與會嘉賓就島嶼經濟體的開放發展進行研討。中國外交部長助理陳曉東表示,島嶼經濟體的發展,互聯互通是前提,要素流通是動力,產業培訓是基礎,民生福祉是目的。中國已與新加坡、馬爾代夫、新西蘭等多個島嶼經濟體簽署了自貿協定,中國將高舉自由貿易旗幟,建立更加緊密的經貿安排,拓展投融資渠道,做大共同發展的蛋糕,共同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
他認為,中國和島嶼經濟體合作中,將實施更多讓當地民眾看得見、用得上的民生項目,讓更多人分享中國經濟發展的紅利。他表示,歡迎島嶼經濟體在內的世界各國把握中國開放的機遇。
海南省長沈曉明表示,開放是島嶼經濟體發展的需要,更是生存的需要,要從夥伴關係、經濟發展、文明交流等方面努力,為共同解決島嶼發展面臨的問題提出中國方案。
他建議,首先要繼續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目前海南正在打造泛南海國際貿易和航運樞紐,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空中和海上的互聯互通,爭取在未來3年內開通100條以上國際航線。
其次,要繼續推進產業合作,海南正規劃建設文昌航天科技城、三亞深海科技城、和南繁育種科技城,將發揮智庫聯盟的作用,創建全球島嶼經濟研究基礎數據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