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上海一家蘋果直營店內,一批預訂iPhone X的客戶排隊取貨\資料圖片
【大公報訊】據新華社報道:美國經常掛在嘴邊的「在貿易等方面受到不公平待遇」,常常成為其發起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的藉口和工具之一。然而,貿易不平衡並不等於貿易不公平。
業內人士指出,中美貿易順差確實存在且數額較大,但不代表中國單方面在中美雙邊貿易中獲取巨大利益。大型跨國企業是主要獲利群體,其中不乏在華美資企業。
2017財年,蘋果營收約為2300億美元,淨利潤為480多億美元,其2017年4季度的毛利率高達37.9%;而作為蘋果手機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代工企業,工廠主要位於中國境內的富士康集團同年實現營業收入3545億元人民幣,同期淨利潤僅有162億元人民幣,其通信網絡設備業務的毛利率只有13.65%。
「美國跨國公司在華的快速發展正是得益於中國當地的資源、廉價勞動力和廣闊的需求市場,這一點不容忽視。」中國國際貿易學會中美歐經濟戰略研究中心共同主席李永說。
一方面,中國市場對美國企業敞開大門,美國品牌的汽車、手機、電腦等產品在中國隨處可見;另一方面,中國企業對美投資卻頻頻受阻。這樣的不對等開放,是導致貿易失衡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