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完工

時間:2018-02-20 03:16:00來源:大公網

  圖:2月6日,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完成交工驗收 新華社

  【大公報訊】據新華社報道:潔白的交通標誌線、變幻的燈光長龍,宣告全長達55公里的「世紀工程」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部完工。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副局長余烈表示,日後大橋通車,由珠海到達香港,最快車程只需半小時。

  這座全長55公里的大橋飛架三地,連接香港、澳門和珠海。它的主樑鋼板用量達42萬噸鋼鐵,足夠建造60座艾菲爾鐵塔;它擁有世界最長海底隧道,全長6.7公里,全部採用沉箱預製搭建;它使用的108萬立方米混凝土,每一粒都可以溯源;它使用的建造方式,是像積木一樣一塊一塊搭上去的。工程師們稱它為當今中國乃至世界規模最大、標準最高、最具挑戰性的跨海橋樑工程,它見證着大橋上的中國在技術、裝備、科研水準等多個領域取得全面突破。

  見證中國技術全面突破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副局長余烈從事橋樑建設30餘年,談起這座橋,他的臉上洋溢着自信與自豪。從2004年開始籌備,余烈參與了它從孕育到誕生的全過程。

  「港珠澳大橋的意義首先在於交通。此外,它在社會、經濟、文化、旅遊等方面也會發揮重要作用,對未來大灣區的建設意義重大。」余烈說。他表示,日後由珠海到達香港,最快車程只需半小時。

  「隨着大橋落成,大家更加關注它的影響、使用、效益和三地融合發展,以及『一帶一路』標準走出去的問題,這座橋連接歷史與現在,也面向未來。」他說。

  「中國是一個橋的國度,從古代的橋開始,在河裏放置石頭作為跳櫈,到現在約有80萬座橋,橋樑建設已經成為國家發展的一大亮點。」他說。

  為大灣區建設提供經驗

  港珠澳大橋建設在技術、管理、環境保護等方面填補了中國諸多空白,形成了一系列新的中國標準。值得一提的是,大橋建設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探討三地如何在一個項目上溝通協調,對未來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提供了經驗。

  他續指,大橋對大灣區的交通、社會及經濟等發展重大意義。他更以美國的布魯克林大橋作比喻,稱大橋象徵美國紐約灣區崛起,而港珠澳大橋亦將見證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港珠澳大橋在橋樑建設方面是一張名片,在未來管理上也應該是一個名片。它還在創造新的經驗。」余烈說。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局長助理蘇毅說,現已基本完成大橋交通配額制度及通行費政策、口岸穿梭巴士、跨界車輛運行交通組織及管理、應急救援政策、駕駛人及車輛保險制度、大橋通關便利等政策事項的制定工作。

  「我們期待車輛在大橋上川流不息的一天盡快到來。」蘇毅說。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