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的法官一起走出法庭\資料圖片
憲法如國家治理之筋骨,修改憲法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之特殊性,因此在任何時期任何國家,修改憲法都是一件慎之又慎、影響深遠的大事。對於中國此次修改憲法的必要性,北京多位法學家告訴本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亦已發生重大變化,這些都需要納入憲法框架。此外,面對中國社會的新發展、改革開放的新舉措,也都需要憲法予以回應和確認。學者們還表示,此次修改憲法不僅能為中國未來的法治建設提供一個新的前景,更可在全社會凝聚新的共識,從而更好地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大公報記者 張寶峰
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中國人民大學憲法學教授王旭告訴本報,中國進入新時代特別是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必須納入法律框架。憲法作為國家根本大法、治國安邦總章程,必須對主要矛盾發生變化、已經進入新時代的中國社會作出回應。
進一步適應社會發展
「憲法本身亦需與時俱進。」王旭表示,中國現行的八二憲法無疑是一部好憲法,它為中國四十年的改革開放保駕護航,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但這部憲法也存在需要進一步適應社會發展、回應公眾訴求的地方,比如在指導思想上,我們就需要新的理論成果為中國未來的法治建設提供框架。
國家行政學院法學教授楊偉東亦告訴本報,中國目前正在進行一些重大的國家機構調整,比如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它將帶來國家結構的重大變化,因此極有必要通過憲法對這一重大改革進行確認。而且從公開信息來看,國家監察法的立法工作與憲法修改也是同步進行的。
對於修改憲法的重大意義,王旭指出,首先,修憲可以為中國未來的法治建設提供一個根本方向,也就是說,新憲法可以提供新前景。
確認國家發展新指導思想
其次,修憲可以對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重大改革成果,對國家發展新的指導思想,對如監察委這樣的新國家機構,起到確認作用。
「修憲可以為在全民中營造關於憲法權威的共識,提供一個重要的平台和依據。」王旭說,憲法實際上凝聚了全社會最大的共識。通過修改憲法,就可以形成新的共識,使國家公職人員和社會公眾對於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更好地在新時代裏達成新的基本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