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改革開放「不惑之年」的新開局

時間:2018-02-01 03:16:11來源:大公網

  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30日下午進行第三次集體學習,主題詞是「現代化經濟體系」。這是新屆政治局在新年進行的首次集體學習,也是最高領導層首次系統全面論述這一重大課題。一年之計在於春,今年是全面貫徹中共十九大的開局之年,在開局之初部署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對三月兩會及全年工作,都將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特色經濟道路的探索已經到了「不惑之年」。「現代化經濟體系」既是對多年來治國理政實踐的總結昇華,更是為改革開放進入「不惑之年」後提出了新的目標,指明了新的方向和路徑。習近平在集體學習講話中,將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列為國家發展的戰略目標,並提出「國家強,經濟體系必須強」,十九大提出到2050年建成現代化強國的目標,這說明,現代化經濟體系,既是強國目標的組成部分,又是建成強國的重要手段,意義重大。

  習近平還用「七個建設」闡述了現代化經濟體系作為「重大理論命題」的內涵,包括產業體系、市場體系、收入分配體系、城鄉區域發展體系、綠色發展體系、全面開放體系、經濟體制等七個方面;同時又部署了現代化經濟體系作為「重大實踐課題」亟待做好的五大重點工作,包括實體經濟、創新驅動、區域協調發展、開放型經濟、深化經濟改革。這是對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頂層設計。

  值得注意的是,在有關實施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方面,習近平明確提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同時協調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這說明,粵港澳大灣區與京津冀、長江經濟帶已經成為國家全局層面最重大的區域經濟戰略板塊,也是香港融入國家經濟的重要平台和通道。

  對照「七個建設」,還可發現粵港澳大灣區優勢的全面性。粵港澳是改革開放四十年最早的試驗田、排頭兵和先行者,在市場經濟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做了許多拓荒性的工作,形成了比較完備的體制機制。香港發揮了對外開放橋頭堡的作用。面對改革開放全面升級,在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過程中,香港必須主動謀劃對接,不可錯失機遇。

  此外,本次集體學習採取自學及交流體會的方式,九位政治局委員做了重點發言,除了兼任地方省區市黨委書記的李希、李強、李鴻忠、陳全國、陳敏爾、蔡奇等六人,還有劉鶴、孫春蘭、胡春華等三人,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三人未來將在經濟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