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特朗普「挑事」 圖轉移國內壓力

時間:2017-08-16 03:16:21來源:大公網

  圖:今年3月16日,中國中車地鐵組裝廠在美國芝加哥破土動工 新華社

  【大公報訊】據澎湃新聞網報道:針對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備忘錄,指示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針對中國貿易行為發起調查一事,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經濟室主任、副研究員余翔認為,特朗普在中美經貿問題上做文章,一個重要原因是其國內政治社會施政嚴重受阻,為鞏固國內基本盤,被迫在對外經貿問題上「挑事」,轉移國內政治焦點。

  對華輪胎特保案教訓慘痛

  余翔指出,特朗普政府在涉華經貿問題的處理上其實是較為謹慎的。這與特朗普經濟團隊核心成員都有從商經歷有關,他們對中國採取貿易救濟措施是把雙刃劍有較清醒的認識。例如,奧巴馬政府曾於2009年9月起對從中國進口的汽車輪胎實施為期三年的特殊保障措施,將稅率從原來的4%調高為首年35%、第二年30%、第三年25%。但為保住輪胎製造業1200個就業崗位,美國消費者卻多支付了11億美元,相當於每個就業崗位的成本高達約90萬美元。消費者花更多錢購買輪胎還對其他商品消費產生了擠出效應。最終算下來,美國實際上因為輪胎特保案淨損失了1331個崗位,得不償失。

   政令力度時間有所拿捏

  余翔還特別指出,特朗普簽署的是備忘錄,不是行政令。備忘錄從行政力上不如行政令強。在備忘錄中特朗普要求的是萊特希澤決定是否對中國進行調查,而不是已經得出結論,認定中國做法不當,更不是要求馬上對中國採取反制行動。此外,與其他的特朗普簽署的多項行政令、備忘錄中,特朗普列出明確時間顯著不同,在此備忘錄中,特朗普並未加上時間限制。這都說明特朗普在涉及中國的問題的拿捏上還是有所考慮的。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