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近年中國軍民科技融合進展迅速。圖為小朋友在中國科協年會軍民融合科技創新展覽會上體驗模擬海洋探測 /資料圖片
今年暑期高溫持續,一款穿戴方便的「空調背心」成了網民熱議的焦點。其實,這款「空調背心」與「滅火導彈」、「調溫杯」、「蛇形機器人」等科技產品一樣,都是最新的軍民融合高技術產品。近年來,僅僅在航天領域,中國就已有2000多項技術成果廣泛應用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紅遍網絡的「空調背心」學名叫做單兵空調系統,今年獲廣泛關注的屬第二代單兵空調,相比第一代具有體積小、重量輕、易攜帶、使用方便等更優異的性能。作為一種人體微氣候環境調節系統,單兵空調由液冷背心、製冷單元和電源組成。當人穿着液冷服時,冷卻液吸收人體熱量後流至低溫換熱器進行冷卻,冷卻完畢再進入液冷服,如此循環。這種用於個體冷卻的防護設備,可以說是高溫濕熱環境中穿着密閉式防護服工作人員的必備品。
從自主可控信息安全系統、奧運安保科技系統,到南水北調仿真系統、應急救援與保障裝備,通過轉化,不少航天特種材料已變為日常生活用品。
一鍵操作,簡單便捷,快速展開,自動瞄準……今年年初,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研製的高層樓宇滅火系統正式交付北京市消防局呼家樓中隊,開始在高樓林立的商務中心區執勤。消防戰士手中,有了專門用來對付高層建築火災的利器──瞄準、發射只需數秒,典型高度範圍為100-300米,消防車不需要開到火場,可在幾百米外遠距離發射。
這款高層樓宇滅火系統也稱「滅火導彈」,由航天導彈技術發展而來,專門為高層建築火災而生。利用高效安全滅火劑布撒、低特徵「綠色」發射、複合探測、高精度滅火彈投送、導彈發射控制等技術,將載有高效滅火劑的滅火彈快速、精確地投送至火災區域,不會對人員造成傷害,特別適合在城市環境下使用,是航天軍用技術轉為民用的一次成功應用。
此外,安保、反恐同樣是軍民融合技術應用的重要領域。「低慢小」即低空、慢速、小型,曾是這類航空器不好對付的不安全因素。利用航天技術研發的「民用導彈」天網一號,用發射導彈的方式,「撒」出一張網,就可以成功網住「低慢小」目標。
「民轉軍」同樣亮眼
軍民融合不僅僅體現在「軍轉民」,還反映在「民轉軍」。目前無人機的應用已經十分廣泛,抗震搶險一線,反恐維穩戰場,刑偵禁毒的山區,以及人跡罕至的能源管線處……無人機像智能化空中機器人,發揮着越來越大的作用。同時,「無人機+軍事」也正成為熱點。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三院研製的WJ-600A/D察打一體無人機,能夠攜帶CM-502KG導彈武器執行大區域長航時巡邏偵察監視,千里之外偵察區域可以瞬時到達。加之較高的飛行速度,讓單位時間內偵察效率和作戰效率也大為提高。
據介紹,這款無人機並不僅是一架冷冰冰的金屬機器,而是有着偵察系統「鷹眼」、控制系統「大腦」和動力系統「心臟」等主要「器官」,並可通過通信系統與作戰指揮控制系統交流的智能體。一旦目標被確認,後方操作人員只需輕點鼠標,機載導彈就將攻擊目標,完成及時精準的打擊任務。 (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