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實習記者馮穎詩阿爾山報道:走在阿爾山街頭,一路上都是簡歐風格的尖頂樓房,一晃眼還以為自己身處歐洲,直到看到路邊商戶門面上的一行行蒙文,才明瞭其實是在內蒙古欣賞這些美景。14日,香港學子一行來到阿爾山口岸,一睹內蒙古與蒙古國的邊界景色。
回顧歷史,蒙古國曾經也是中國的一部分。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滅亡後蒙古人退回蒙古草原。17世紀末時蒙古全境被納入清朝統治範圍。1911年清朝滅亡後,蒙古宣布獨立,但未得到國際承認,直到1961年蒙古國加入聯合國。
站在內蒙古地域的香港學子們一同眺望警界線以外的蒙古國領土。發現蒙古國的草地早被燒禿。對於遠在香港出生的學子來說,同一天空下,同一草地上,中間相隔着警界線,卻定義了兩個不同的國度。
從經濟上看,蒙古國礦產資源豐富,但因為其地質勘探專業隊伍很少,加之技術裝備落後,所以蒙古國主要依靠中國入口日常用品。 從人種上看,蒙古國超過80%的人口為蒙古族,而內蒙古大約80%為漢族。從文字來看,內蒙古書寫的蒙古文是由上而下書寫,使用的是中國境內蒙古族通用的回鶻(古維吾爾)式蒙古文,而蒙古國則主要使用西里爾蒙古文,是由左向右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