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與歐盟領導人會晤時,就發展中歐關係提出三點主張,這既是對過去50年中歐關係的概括總結,也為在紛繁複雜的當下和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確保中歐關係健康發展,劃出了重點,校準了方向。
習近平指出:「中歐都是國際社會中的『大個子』。」這一形象的比喻,富有深意。中歐關係具有特殊的全球分量,「大個子」就要大視野、大棋局、大擔當,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着眼,不為一時一隅的問題所惑所擾,為雙邊關係和全球和平穩定負起大國責任、大國使命。
過去一段時間,歐方陷入「去風險」「降依賴」執念,在電動汽車、太陽能、醫療設備、鋼鐵、風力渦輪機等許多行業,對中國產品加徵關稅、發起調查、產業設限,近期又將兩家中國銀行列入對俄制裁清單。打着「公平競爭」的旗號,行貿易保護和地緣博弈之實。但必須看到,許多歐洲企業,仍然堅定地「用腳投票」,對中國發展前景充滿信心。今年以來,大眾、寶馬、達能、歐萊雅、拜耳、施耐德等歐洲跨國巨頭,紛紛加碼對華投資。
當今世界面臨貿易保護主義的嚴重衝擊。根據中國7月23日在世貿提交的提案,過去幾個月,受貿易限制措施影響的貿易額已高達2.7萬億美元,創下有統計以來的最高值。中歐都深受其害。正如習近平所指出的,中歐之間並無根本利害衝突,也無地緣政治對立。中歐都是全球多極化進程中的重要支柱,是多邊主義和開放合作的堅定倡導者。在自由貿易、產業革命、氣候變化、綠色轉型、人工智能等各個領域,中歐都離不開彼此。儘管也存在各種分歧和爭端,但唯其如此更凸顯對華合作、求同存異的重要性。中歐作為「大個子」,更應攜手應對大變局、開闢更大合作空間,而不是鑽牛角尖,陷入狹隘的零和博弈。
本月底,中美將在瑞典舉行新一輪經貿磋商。此前,中國批准新思科技350億美元收購安似科技,為這項美國半導體行業的天價併購掃清了關鍵障礙。而海南自貿港封關時間表,業已敲定。中國在擴大高水平開放方面,持續釋放誠意、善意。「脫鈎斷鏈」只會孤立自己,「在發展中實現動態平衡」,是中歐合作的最優解,利好雙方,也惠及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