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採用軟體手術機器人進行微創手術,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對人體器官的損傷資料圖片
一根形似象鼻的細細軟體在患者身上鑽開直徑僅約1厘米的小孔,在醫生的遙控下進入體內,最終抵達心臟特定部位,並釋放低壓電流完成心外膜消融手術……這是由上海交通大學主導研發的軟體手術機器人。
「採用軟體手術機器人進行微創手術,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對人體器官的損傷。患者術後6至8小時即可下床,一周後便基本恢復。」上海交通大學機器人與智能信息處理研究所所長陳衛東介紹說。
在不久的將來,這種軟體手術機器人有望進入醫院,患者的手術體驗將大為改善。
巡邏機器人監控環境
隨着青壯年勞動力減少,保安已連續多年成為中國勞動力缺口最大的行業之一,一款高智能「安保機器人」為破解這一難題提供了可能。
由中智科創機器人公司研製的SPR安保巡邏機器人,外形如同輪式車輛,可以按照預先設定好的路線自主行駛。它利用人臉識別、車牌識別、行為分析、異常聲音分析等人工智能技術監控周圍環境,一旦發現可疑情況,立刻向指揮控制中心報警,全過程無需人工干預。
「機器人目前已經批量生產並應用在華為等大型公司的科技園區,預計中國對安保機器人的需求量將達到80萬台,市場規模超過千億元。」中智科創機器人公司首席科學家梅濤說。
能檢測老人摔倒並求救
同質化嚴重、不能切中用戶需求曾是中國服務機器人市場的發展「痛點」之一。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深入研究用戶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研發:一款名為「大智」的陪護機器人自帶摔倒檢測功能,一旦家中老人跌倒,機器人會立刻向其家人手機發送信息和老人照片,以盡快對老人實施搶救;一款名為「小安」的陪護機器人具有防火功能,一旦探測到室內火情,便會自動通知戶主和火警,並可以對火情進行初步處理。
「在人口老齡化、勞動力成本上升、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提升等因素的推動下,作為中國新興產業代表之一的服務機器人有望迎來高速發展期。」新松機器人首席技術官徐方說。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