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全海圖註》中國國家圖書館刻本中的澳門地區。
一張張古地圖,就像時光膠囊。它們封存着澳門四百多年的滄桑變遷。從默默無聞的邊陲漁村,到帆檣輻輳的全球貿易樞紐,澳門的故事就藏在這些斑駁的線條與註記之間。如今這座充滿葡式風情的國際都市,其實始終深深扎根於中國的歷史敘事之中。從《全海圖註》到《廣州府香山縣澳門境輿全圖》,這些珍藏在檔案館中的古地圖,無聲卻有力地訴說着澳門在明清版圖中不可動搖的中國地位。
澳門古稱「濠鏡」或「濠鏡澳」。歷史上,澳門從未缺席中國版圖。考古發現表明,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中華民族的先祖就已在此活動。從秦朝開始,澳門地區已被納入中國版圖,屬南海郡番禺縣的一部分。此後歷朝歷代,澳門始終在中國行政管轄之下──晉朝時屬新會郡封樂縣;隋朝改屬寶安縣;唐朝時歸廣州東莞縣管轄。南宋紹興二十二年(一一五二年),南宋朝廷從南海、番禺、新會、東莞四縣各劃出一部分建立香山縣,隸於廣州府,澳門隨之歸入香山縣管轄,時稱「香山澳」。據史料記載,宋末名將張世傑曾率軍民從福建敗退駐澳門一帶,澳門自此開始有大量華人定居。至元初,望廈、濠鏡等地已形成穩定居民點。
明清時期,澳門在中國海防體系中的地位愈發清晰。官方繪製的海防圖精準標定了它在南海防線中的位置。萬曆年間繪製的《全海圖註》作為重要海防圖,不僅明確標註了「香山」與「濠鏡澳」,還標記了「番房屋」和「番船」。這些細節充分說明,明清中央政府始終將澳門納入海防與行政管轄體系,體現了明確的主權意識和疆域觀念。另一幅珍貴的《廣州府香山縣澳門境輿全圖》則細緻描繪了澳門半島的重要建築與地理特徵。
澳門雖小,卻在世界海洋格局變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大航海時代到來後,澳門因三面臨海,航行便利,是天然的對外貿易門戶,成為葡萄牙人覬覦的目標。一五五三年,葡萄牙人以「船遇風暴,貨物浸濕,借地晾曬」為由,通過賄賂明朝官員如廣東海道副使汪柏等,獲准在澳門半島暫時居住。到一五五七年,明政府在香山縣設立守澳官衙門。葡萄牙人通過繳納船稅和地租,取得了在澳門的長期居住權。明朝政府採取「建城設官而縣治之」的管理策略:設立海關徵收舶稅,置守澳官及香山縣丞落實行政管理,在澳門與內陸通道蓮花莖設置關閘派兵駐守,嚴格行使中國對澳門的主權。司法上更是明確規定「凡化外人犯罪者,並依律擬斷」,葡萄牙人在澳犯罪由中國官員審理。萬曆元年(一五七三年),葡人開始向明政府繳納地租。在明朝實行海禁時期,傳教士未獲准進入中國傳教前都需滯留澳門。
清朝沿用了明朝對澳門的管理制度。在服從清官府管轄的前提下,允許葡萄牙人繼續交納地租和船鈔,租居澳門。清政府通過不斷強化管理體制,在行政、司法、關稅、駐軍和宗教等各方面完善法令條例,努力維護在澳門的主權。康熙二十七年(一六八八年),清政府在澳門設立「關部行台」,為粵海關的徵稅總口之一。為加強管理,雍正八年(一七三○年),兩廣總督郝玉麟奏請「添設香山縣丞一員,駐紮前山寨,就近稽查」。乾隆八年(一七四三年),又以「縣丞職分卑微,不足以資彈壓」為由,將肇慶府同知移駐前山寨,設立海防軍民同知,用於「專司海防,查驗出入漁船,兼管在澳民蕃」。清廷還把香山縣衙移駐澳門望廈村,專門處理華民與葡人之間的糾紛和案件。清政府對澳門的主權行使還體現在定期巡視上。自清初平南王尚可喜鎮守廣東起,廣東大員巡視澳門就成為一種傳統。
一八四〇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後,世界格局劇變。清朝內外交困,列強環伺,葡萄牙人也趁機行動。一八四五年十一月,葡萄牙女王瑪麗亞二世單方面宣布澳門為「自由港」,不僅允許外國商船停泊貿易,更拒絕向清朝政府繳納地租。一八四六年四月澳督亞馬留上任後,推行一系列殖民統治政策。他向澳門華籍居民徵收地租、人頭稅和不動產稅,將原本只對葡人實行的統治權擴大到華籍居民。
隨着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爆發,西方列強爭相瓜分中國,澳葡當局在澳門也變本加厲地推行殖民擴張政策。葡萄牙隨後於咸豐元年(一八五一年)和同治三年(一八六四年)先後侵佔氹仔島和路環島。至此,葡萄牙佔據了相當於今天整個澳門地區的面積。一八八七年十二月,葡萄牙迫使清政府簽訂《中葡會議草約》和《中葡和好通商條約》,雖條約列明葡萄牙有權「永駐管理澳門」,但更寫明了「未經中國同意不得轉讓澳門」。
一九七四年四月,葡萄牙國內革命成功。新政府實行非殖民地化政策,承認澳門是被葡萄牙非法侵略的,是當前葡國管治下的一個中國領土,澳門的主權屬於中國。一九七九年二月,中葡正式建交。雙方就澳門問題達成共識:澳門是中國的領土,目前由葡萄牙政府管理,在適當時機中葡兩國通過友好協商解決該問題。一九八七年四月,中葡兩國政府正式簽署《中葡聯合聲明》,明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將於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澳門終於回歸祖國懷抱。在「一國兩制」政策下,澳門享有「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權利。東西方文化融合共存,使澳門成為風貌獨特的城市,留下大量歷史文化遺跡。澳門歷史城區更是於二○○五年七月正式成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地圖是沉默卻有力的歷史見證者。從《全海圖註》到《廣州府香山縣澳門境輿全圖》,中國政府對澳門的主權管轄清晰可見。那些標註着「濠鏡澳」「香山澳」的古地圖,有力地證明了澳門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今天,當我們漫步在澳門街頭,既能感受到濃郁的葡式風情,也能體會到深厚的中西文化交融底蘊。這片土地的故事,不僅鐫刻在歷史遺跡中,也鮮活地延續在每一天的生活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