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七日談(北京篇)/當代書法靠什麼出「海」\張瑞田

時間:2025-10-16 05:02:09來源:大公报

  圖:當地時間六月一日,「蘭亭.雅集——中國書法展」在柏林中國文化中心開幕。圖為觀眾觀看展覽。/中新社

  改革開放是中國書法振興的起點,也是我們重新「發現書法」、「理解書法」、「需要書法」、「傳播書法」的開始。中國書法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承載着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和價值觀念,我們需要挖掘中國書法廣泛的當代價值和世界意義,把書法藝術發展放在世界格局中審視、研究和解讀,更好地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強文明交流互鑒。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書法的作用是重要的,是可以大有作為的。中國書法就是中國文化的直觀反應,從形質到神韻,從表現到傳達,印證了中國人的心理結構、人格特徵,體現了中國人的審美追求。敘述性藝術作品,比如小說、電影、戲劇等,是通過人物形象刻畫,故事情節安排,以虛構的手法,借助科技手段進行創作。儘管在閱讀和觀賞效果上有一定優勢,然而,虛構的手法,戲劇性的情節,需要讀者與觀眾的想像參與其中,才能達到預期的審美目的。書法本身就是一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她是中國故事中的主要角色,也是傳播中國聲音的重要渠道。書法藝術具有直觀性和客觀性,對於觀賞者而言,書法藝術的整體形象和藝術氣質可以在第一時間感知和體會。另外,中國書法是文詞之意與線條之境的統一,文詞是書法創作中的重要題材,它是一幅書法作品的靈魂,也是一幅書法作品思想深度的展現。書法作品中的文辭,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重要載體。

  今天的書法與舊時代的書法有了很大的區別,今天的書法是講述當代中國故事,傳播今天的聲音,樹立中華文化的世界形象,形成中國文化正道直行的國際影響力的工具。在這樣的背景下,當代書法家將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一支重要而獨特的隊伍,他們所創作的書法作品也會以這樣的時代烙印,成為當代書法史的重要章節。因為,有着良好的創作狀態,富有獻身藝術的激情,敢於打破常規的當代書法家,他們的良知和才能,也是「中國故事」、「中國聲音」中的重要元素。當代書法藝術的繁榮興盛,就是當代中國的安定富強,他們擁有的前所未有的創作環境,就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環節。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當代書法家隊伍的數量和質量,達到了歷史的最高水平,自然是中國文化蓬勃發展的有力證明,也是向世界傳播中國書法的重要力量。

  書法作品是藝術作品,而藝術作品首先要關注「人」的問題。人們講文學是人學,書法何嘗不是人學。回眸書法史,那些以不同方式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光輝燦爛的書法作品,都會看到「人」的存在,因此,我們常說,優秀的書法作品一定蘊含着書法家的生命溫度、思想深度、人格力度,由文辭與筆墨合成的視覺對象,是對觀者與讀者最真摯的人生提醒和美的暗示。這既是民族性的,也是世界性的。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士之致遠,先器識而後文藝」,古人所講的兩段話,也是當代書法家的理想追求和當代書法作品的審美核心。於此,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文藝作品要有濟世情懷,藝術家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嚮往,因此,當代書法家不僅要走出「象牙之塔」,還要有為國家、為人民奮不顧身的社會理想。為時代明德、為時代立傳、為時代畫像。這也是我們要向世界傳播的當代中國書法的精神風尚。

  遺憾的是,當代一些書法家缺少這種常識,從自以為是,到嘩眾取寵,演繹了一場場背離藝術規律的鬧劇。比如,放棄文辭題旨與筆墨融通的書法創作形態,進入以自我為中心的表演,用誇張的動作,怪異的墨象,表現自己的與眾不同;另外,打着「創新」和「探索」旗號,走在極端個人化的羊腸小道上,改變傳統書法的用筆規律和書寫特點,甚至挑戰傳統書法審美的詞章之美,以極端手段拆解漢字結構,以複雜心理,寫出一串東倒西歪、不能識別的漢字,並以此表明自己的「獨特」和「創新」。繼此,書寫的文字,歷史性地成了可有可無的符號,而膚淺的肢體語言和娛樂效果的營造,被抬到了新的高度。書法家似乎可以不讀書了,水平的高低是粉絲多少的體現,是打賞、帶貨收入的證明。這些把「網紅」視為理想的書法家,一天比一天明星化,力求把自己的「文化資本」盡快轉化成「商業資本」。其實,這種小兒科式的「探索」與「創新」是經不起推敲的,只要我們具有對傳統文化和書法藝術的常識性理解,就會識破這種娛樂化與商業化的表演目的。

  顯然,這不是真正意義的書法,更不是我們要向世界傳播的中國書法。對中國書法的價值判斷,姜澄清先生講得好:「中國人不僅將寫字從實用昇華為藝術,用一支筆,在白紙上羅織氣象萬千的『玄象』,這種創造,何其特殊!中國人在白紙黑字的書法作品前,流連忘返、津津樂道,這種趣味,又何其特殊!再沒有任何一種藝術現象,能夠如同書法這樣凝聚着中華民族的精神了。」

  關鍵詞是「凝聚着中華民族的精神」。中國書法的對外傳播,就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其核心就是傳播「凝聚着中華民族精神」的書法,而不是被誤解、被歪曲的書法。

  作者簡介:張瑞田,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評論與文化傳播委員會秘書長、教育部中國書法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著有藝術評論集、文化隨筆集《硯邊人文》《書壇塵囂錄》《文人墨色——近現代文人書法》《百札館閒記》《且慢》等。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