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權威檔《共建「一帶一路」:理念、實踐與中國的貢獻》,這是繼《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之後第二份關於「一帶一路」倡議的政府白皮書。該檔發布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之際,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該檔從「時代呼喚」講起,再從框架、領域、機制等3個方面談「一帶一路」的演進,最後提出願景與展望,非常自信、大方地講述了「一帶一路」對世界的貢獻,用事實說話,用數字示證,以理服人。
長期以來,在對外表達時,中國往往顯得較為謙遜。中國的謙遜當然是難得的美德。但隨着中國經濟體量越來越大,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持續保持在高位,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去」,這些全世界有目共睹。
過去一些年,筆者聽到不少外國友人表達對中國的強烈需求。有位埃及外交官說,中國的產業園管理模式,能否更多地移植到埃及?肯尼亞一位高官透露,肯尼亞政府曾派出近一半的內閣成員到中國調研學習,就是要探尋中國發展的奧秘。俄羅斯某位政要曾私下說,俄羅斯太需要從中國汲取國家治理的營養了。
發達國家對中國的訴求同樣強烈。美國國務院的一位官員曾對筆者談到,中國「一帶一路」建設的實際情況,應該讓更多人知道。數周前,一位美國前政要帶着數十位美國國會議員助手到訪筆者所在智庫,明確表示「帶隊來中國,就是為了向中國學習」。
從這些角度看,上述這份檔的發布非常及時,不僅釐清了近年來中國在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等方面為世界作出的顯著貢獻,更把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得出的初步發展經驗分享給世界。
這其中的一個重大經驗,就是讓世界互聯互通,讓更多國家在互聯互通中發展。總之,共建「一帶一路」,中國是理念首倡者,更是有責任、有擔當的實踐者。
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