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南極遊中國客10年增40倍

時間:2017-05-03 03:16:40來源:大公網

  圖:拍攝企鵝的中國遊客/網絡圖片

  數據顯示,造訪南極的中國人在過去10年暴增近40倍,而隨着中國人均收入增加,各家旅行團又競相推出更便宜的旅遊配套,預計今年到訪南極的中國遊客將突破5000人,佔遊客總數一成以上,中國有望超過澳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南極旅遊第二大客源國。

  根據國際南極旅遊組織協會(IAATO)的統計,2015/2016年度,全球共有超過3萬8000人到南極旅遊。

  其中,中國遊客有近4100人,佔總遊客人數的10.6%。而僅在10年前,造訪南極的中國人只有99名,業界相信,中國人赴南極旅遊的市場還有相當驚人的增長潛力。目前,美國和澳洲遊客仍然是到訪南極人數最多的遊客群體,分別佔到遊客總量的35.5%和11%。

  六年多前到南極旅遊三周的張健(54歲,退休人士),當年從新聞報道中了解到氣候變化、全球暖化將影響兩極冰川,就想到要在冰川融化前,趁早去南極看看這片還未被人類開發和污染的淨土,最真實的模樣。

  南極遊配套價最低8萬

  張健和丈夫共掏出15萬元(人民幣,下同,約合17萬港元),在2010年11月隨一組美國旅行團遠赴「世界之底」。她說:「我是上班打工階層,經濟上不是很富裕,當時那筆錢就佔了我倆年收入的一半。我丈夫還說,『你把我一輛車給買走了』。」

  「但去了南極後,它的自然和純淨,碧海藍天、白雪,那種最簡單的美讓我非常震撼,也讓我更關注環保和大自然課題。我希望這片淨土能一直保存下來,不受破壞。」

  南極歸來後,張健近兩年也去過北極和納米比亞沙漠探險,但她不認為這是奢侈或炫耀。她說:「我平時不追求買車買房,生活只要達到基本要求就滿足了,剩下的積蓄我都用來充實自己,我覺得這是精神投資。」

  由阿根廷乘船前往看企鵝

  由於氣候關係,南極旅遊旺季是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的夏季期間。

  目前,市場上多數南極遊配套價格介於人民幣7萬元(約合7.9萬港元)至人民幣16萬元(約合18萬港元)不等。旅客大多會從阿根廷烏斯懷亞登船去南極半島,經典活動包括觀看企鵝、海豹、鯨魚等,以及嘗試極地露營、雪地遠足等項目。

  有業內人士表示,通過直接和挪威的遊輪運營商合作,公司成功壓縮了中間商轉包、加價的空間,從而讓中國真正喜歡極地旅遊、具有環保意識的高素質普通遊客也能前往南極旅行,真正實現「去南極不再難」。

  首都師範大學資源環境與旅遊學院教授劉洪利分析,在北京和上海等一線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突破人民幣5萬元(約合5.6萬港元),上述價位的旅行配套對一般人來說不再是遙不可及。他預測,未來前往南極的中國遊客還會繼續飆漲。

  而按照經濟邏輯,高端旅遊產品越普及化,產品價格也會不斷向下調整,形成良性循環。

  劉洪利說:「進一步降低旅遊報價的有效方法,就是增加旅遊人數,通過批量包船包機、訂酒店,能把成本開銷壓下來。」

(聯合早報)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