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岡香600多年的傳承中,有記載的歷史表明始於明、盛於清,民國期間達到一個高峰,當時的小岡香廠紛紛走出去,到江門、廣州等地辦香廠,到香港開設分號,其中廣州就有「芝蘭齋」、「均和祥」、「洪易安」等,江門有「同吉祥」、「啟昌隆」(上海、廣州、香港有分店)、「永禎祥」;而梁姓抗戰前在廣州開辦「廣吉」香舖(「國天香」前身),後遷香港,成為知名香業舖號。
最近正是香廠生產的繁忙時間,就連呼吸的空氣都能嗅到那淡淡的清香。在改革開放後將廠房搬到廣東新會的香港國天香集團,記者看到幾名工人正緊張的將剛剛搓好、不同尺寸的線香捧到空地的架子上晾曬。工作人員說這些產品90%都是佛教用香,採用印度貢香、澳洲檀香、越南沉香等天然植物,結合傳統手工製香技術生產。
「國天香」每年生產的香品,50%都銷往東南亞、美加等地,時至今日依然在香港享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國天香」一樣,從「一帶一路」沿線的泰國、印尼等地進口原材料,生產的香品又再沿着「一帶一路」銷售往東南亞、港澳、歐美等國家和地區,是小岡香百年不變的產銷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