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在廣州礦泉街,村民舉行醒獅等民俗活動喜迎元宵\網絡圖片
敲鑼、醒獅、遊花燈、猜燈謎……在熱鬧的元宵節,一向祠堂文化濃厚的廣州,儘管不少市民早已洗腳上「樓」,但在城中村大擺村宴「鬧」元宵的習俗依然盛行。記者了解到,在越秀老城區的礦泉街的沙涌南村,今年的元宵飯就至少要擺300多桌,全村有3000多人,加上兄弟村、友好村的親朋好友,可謂場面「墟冚」。\大公報記者 盧靜怡
礦泉街可謂廣州「煙火氣」最濃的城中村之一,今年元宵節,礦泉街就大擺350圍。村裏的婦人忙前忙後,洗菜、撕竹筍、拔雞毛,在砧板上清脆的剁肉聲也響個不停。礦泉街中,村裏的元宵節由各自村民掌勺設祠堂宴,因此當地人人都忙得不亦樂乎。待到華燈初上時,廚房端出來熱騰騰的「瑤台三寶」。
「所謂『瑤台三寶』就是魚丸、扣肉、冬菇,雖然材料不是名貴東西,都是地道農家好菜。」當地村民熱情介紹,礦泉街,集合了當地瑤台村、沙涌南村和王聖堂村3條自然村,村落裏分布着大大小小的7座祠堂。每年的元宵期間,礦泉街裏全村人聚到一起吃元宵飯。吃飯時台上還有武術表演,邊吃飯邊欣賞伴隨着喧鬧鑼鼓的生猛醒獅、動聽的粵曲小調,別有風味。
跟「斯文」的廣州市中心相比,廣州郊區的鄉下農村除了更地道地保存當地元宵習俗,而且更為「生猛」。在廣州北的花都,由於沒有禁令,每晚炮仗聲噼噼啪啪響個不停,抬頭可見夜空中散開的大朵煙花。當地名叫炭步鎮的多條村落是元宵節最為矚目的村落,村裏舉行投燈、遊社燈活動每年吸引近千人圍觀。
年輕的村民小湯介紹,當地元宵投燈活動,一般是在祠堂吃完「元宵飯」再舉行,「投燈」即是投錢買掛在祠堂上的燈籠。她說,因為「燈」與「丁」在當地諧音相近,於是傳統希望「一索得男」的家庭都樂意花大錢「投燈」。此外,「投燈」還寓意着來年人丁興旺,有好的開始和好運氣。
北郊遊社燈 遊客稱讚
「投燈之後,遊社燈就是這裏最好玩的節目。」小湯笑說,在宗祠醒獅大拜祖先之後,繼而達千人浩浩蕩蕩的遊燈隊伍手持火把,敲鑼打鼓,跟着舞獅,各村巡遊,熱鬧非凡,勢頭十足。「我小時候也經常拿着火把跟着隊伍整條村走一趟,對小孩來說是鍛煉膽量的活動。以前只准本村的男孩參加,現在女孩子也能參加了。」
「遊社燈」近年除了破除男女隔閡外,外地村民和遊客也開始參加,成為當地一個元宵最大節目。因為炭步鎮當地幾條村都是明清保存下來的古村,其中塱頭村更有保存完整的明清年代青磚建築有近200座。因此,在投燈結束後,夜晚跟隨舞獅大隊拿着火把走動,也讓外來遊客嘖嘖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