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熱點城市地王超過半數為國企央企。圖為福州一處樓盤\資料圖片
【大公報訊】記者周琳北京報道:2010年,國資委一紙「退房令」要求78家不以房地產為主業的中央企業要退出房地產業務。七年已過,由於沒有時間表和具體實施方案,「退房令」施行並不樂觀。僅僅在法令頒布一年後,主業房地產央企反而從16家擴展位21家,央企的地王大戰愈演愈烈。
國資委數據顯示,78家被要求退出房地產項目的央企旗下共有房地產子公司227家,約佔央企全部三級以上房地產公司數量的60%,資產總額佔比15%,銷售收入和利潤佔比為15%和7%。
中原地產研究院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熱點城市地王超過半數為國企央企所斬獲。中國電建、葛洲壩、招商、華僑城、魯能、保利等企業堪稱上半年的「地王」收割機。
有分析人士指出,「退房令」收效甚微或許源於國資委自身的業績需求,因為房地產業務是不少央企國企重要的利潤來源之一。「另一方面,央企在退出房地產業務時,也存在很多客觀困難。」國企改革專家周放生對大公報指出,目前央企在房地產市場的情況錯綜複雜,而且退出也需要一個過程。
時至今日,「退房令」束之高閣,民眾呼籲出台級別更高的約束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