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多地霧霾鎖城 環保部長自責

時間:2017-01-08 03:15:59來源:大公網

  圖:近日,戴着口罩的北京市民正在過馬路/路透社

  自新年伊始灰霾席捲了大半個中國,多地「霧霾鎖城」。中國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表示,高污染、高能耗產業大量聚集和燃煤燃油集中排放是造成京津冀地區大氣污染的直接原因。中央氣象台7日表示,冷空氣不活躍、平均風速小等不利氣象和「弧狀山脈」包圍的地形亦是京津冀近期霾多發主要誘因。陳吉寧日前也承認內地冬季重污染改善小,並表示「作為環保部長,看到霧霾天,也感到內疚和自責」。/大公報記者張帥北京報道

  6日晚,陳吉寧在召開的媒體見面會表示,今年冬季的氣象條件,比想像的更不利更複雜。他承認冬季重污染雖有改善但幅度小,指出由於中國能源結構更加依賴以煤為主的化石燃料,環保工作仍處於負「重」前行階段。尤其是霧霾嚴重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國土面積佔全國7.2%,卻消耗了全國33%的煤炭,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量佔全國排放總量30%左右,單位國土面積排放強度是全國平均水平4倍左右。高污染、高能耗產業大量聚集和燃煤、燃油集中排放是造成該區域大氣污染的直接原因。他還表示,本次污染存在氣象條件持續不利的客觀原因。

  能源結構需較大調整

  有記者問及京津冀空氣質量何時能夠達標,陳吉寧回應稱「現在問大概時間,不符合科學規律」。他表示,中國大氣治理的方向是正確的,並且與發達國家同期相比,內地環境質量改善速度並不慢。而對於破解京津冀冬季面臨難題,必須對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進行較大調整。

  據中央氣象台消息,2016年11月以來,中國京津冀地區共發生7次持續性中到重度霾天氣過程。冷空氣不活躍、平均風速小、小風日數多,導致大氣環境容量低、大氣自淨能力弱是近期京津冀霾多發重發主要誘因。國家氣象中心氣象服務室服務首席艾婉秀指出,致近期京津冀地區大氣環境容量低,大氣自淨能力弱的原因有三:一是當前東亞冬季風偏弱,冷空氣次數少且強度總體偏弱,京津冀地區呈現不利大氣擴散的靜穩天氣;二是京津冀平均風速比常年同期平均值偏小平均風速小,小風日數偏多;三是西部和北部「弧狀山脈」包圍的地形條件,南部污濁空氣吹向華北平原並停滯,加劇了京津冀污染物和水氣的聚集。在此背景下,2016年12月16至21日和12月30日以來,北京地區的大氣平均自淨能力比年均值下降了50%以上。

  京「最長」預警解除

  另據中新社報道:北京官方於7日20時解除針對本輪霧霾發布的空氣重污染橙色預警。至解除之時,本輪預警已持續生效超過8天,創下北京空氣重污染預警的最長紀錄。當日,北京市代市長蔡奇表示,為更好地應對大氣污染,北京今年將出十招治霾。其中包括農村「煤改清潔能源」,最大限度地壓減電力行業本地排放,完成剩餘4000蒸噸工業和供暖燃煤鍋爐的清潔能源改造等。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