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電動+智能」助華晉「汽車強國」

時間:2017-01-07 03:16:39來源:大公網

  圖: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付于武/大公報記者秦占國攝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近日正式發布,勾勒了中國汽車產業技術未來15年發展藍圖。這樣一份《路線圖》能為中國汽車產業帶來怎樣的改變?5日,該《路線圖》操盤手─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付于武接受了大公報專訪,他表示,中國汽車產業在經歷了15年快速奔跑後,正迎來技術變革關鍵時期。如果能夠在「電動+智能」方面有所作為,中國汽車產業有望彎道超車,實現幾代人的「汽車強國」之夢。他還呼籲本土汽車企業要學習華為,積極走出去,以大視野戰略布局國際市場。/大公報記者馬琳北京報道

  2016年收官,中國汽車市場產銷繼續保持強勁增長,預計全年汽車總銷量超2700萬輛,將連續八年問鼎世界第一。對此,這位在中國汽車產業奮鬥了50年的老汽車人直言「非常精彩」。

  他說,汽車產業是中國國民經濟的支柱之一,也是製造業強國的載體與抓手。自50年代中國第一輛自製轎車呱呱墜地,到90年代轎車開始進入百姓家,到2009年中國汽車銷量躍居世界第一,再到如今年汽車產銷量佔世界三成,中國汽車產業從無到有,一路走來十分不易,但大而不強的現狀一直沒有改變。

  「當今汽車產業發展受能源、環境、擁堵、安全等制約日益凸顯,由內燃機書寫的130年汽車史或將迎來終結篇,世界汽車產業正處於新技術革命與轉型升級的歷史交匯點,能否把握住這次變革的風口期,關乎中國汽車產業能否實現彎道超車。」付于武告訴記者。

  為了能更好地引導產業發展把握機遇、圓幾代人的「汽車強國」夢,也受國家製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委託,付于武組織了逾500位行業專家,研究編製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

  付于武表示,《路線圖》勾勒了中國汽車產業技術未來15年發展藍圖。目前,低碳化、電動化、智能化正在成為未來汽車產業發展方向。

  而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勢頭迅猛,2016年全年產銷量有望達到50萬輛,繼續保持全球第一,電池技術也處於世界第一梯隊;同時,中國的互聯網產業發展根基深,「電動+智能」或將成為中國汽車產業彎道超車的突破口。他相信,通過「政產學研」全方位發展,發揮中國協同優勢,中國一定能從汽車大國實現向汽車強國的跨越。

  海外建廠併購 加速國際化

  除了順應時代潮流、探索產業新方向,付于武指出,中國汽車產業必須加強國家化進程,思考如何建設像華為一樣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本土汽車品牌。他認為,要改變當前中國汽車產業的出口困境,本土車企必須加快國際化進程。海外戰略不能只盯住一些第三世界國家,必須要有大視野,以打入歐美等發達國家市場為目標。一方面可以考慮在海外建廠,通過聘請海外專業人士,有針對地生產符合當地市場需求的產品;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海外併購等渠道,不斷提高國際化水平。

  付于武還強調,中國車企也必須腳踏實地,在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上多下苦工夫。只有加大研發投入才能獲得核心技術,從而站在產業尖端。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