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昨天閉幕,會議的主要議題是從嚴治黨。這雖然是共產黨內部的事情,但作為執政黨,其一舉一動都與國家命運、人民福祉休戚相關。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上任之初就拋出了「籠子論」,他說:「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中紀委書記王岐山從操作的角度提出了「標本論」,他說:「當前的反腐敗以治標為主,治標為治本贏得時間。」那麼,經過三年多時間的治標之後,治本的時機是否成熟?此次會議通過的《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有許多突破,標誌着反腐敗已經從治標向治本轉變,這是中共1949年執政以來在監督方面最大的一次突破,其正面效應將在今後的日子裏逐步顯現。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政治體制有別於內地,但十八屆六中全會傳遞的四個重要資訊,應給港人以啟迪。
不容任何勢力挑戰基本法
中共執政以來,黨內監督借鑒的是「蘇聯模式」,被稱為「同體監督」,同級紀委無法監督同級黨委。十八大後,中共在「異體監督」上進行了一些探索。比如:強化巡視,上級紀委派出巡視組到各地巡視。比如:地方紀委的「兩為主」,即查辦腐敗案件以上級紀委領導為主,各級紀委書記、副書記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級紀委會同組織部門為主。這兩招很有效,查處了不少「大老虎」。這些實踐為徹底改革監督體制探路,六中全會把「同體監督」變為「異體監督」,邁出了一大步。這一變革,說明中共借鑒吸收了人類社會的文明成果,正在構建科學的權力結構。可以預測,中共內部決策、執行、監督三權制衡的改革也會漸漸形成。
釐清中央與香港角色定位
權力無分解,就無制衡;無制衡,就無監督。黨內權力結構的科學化,有助於依法治國的實施。而依法治國不僅僅限於內地,港澳地區同樣需要嚴格落實基本法,不能走樣、不能變形,以往處理一些問題的做法即使有先例,只要不符合基本法的要求,就必須糾正。依法辦事,而不是依慣例辦事,這一原則將更加明確。憲法和基本法不容挑戰,那些幻想中央在原則問題、底線問題上讓步的人,應該拋棄幻想,面對現實。
在香港,一些人總喜歡戴着「有色眼鏡」看待內地的政治體制,一些人認為,十八大以來,似乎權力越來越集中,在走回頭路。其實,這是一種誤讀。試想,在政治生態已經遭到大面積破壞的情況下放權,會是什麼結果?失控的權力將導致更嚴重的腐敗,搞得民不聊生。富於智慧的中共高層意識到了這一點,先收權治腐,形成不敢貪的高壓態勢;然後,再改革權力結構,形成相互制衡的權力機制。收權─治標式反腐─放權─治本式反腐。這是日益清晰的路線圖。在這個路線圖上,六中全會召開的時機非常重要,它確定了科學的監督機制,確保了權力放而不亂。
六中全會後,如果能成功構建起「防腐牆」,中共的執政自信將進一步提升。在處理港澳問題上,中央政府將依據憲法和基本法,釐清中央與香港的角色定位。哪些事情由中央管?哪些事情由香港自行處理?將越來越規範有序。以往把香港和中央的關係認識為「平起平坐」的觀點和現象,將徹底得到糾正。
搞「港獨」是死路一條
「港獨」勢力近兩年在香港抬頭,他們以為可以搞出點名堂;其實,是對時局的誤判。歷史上,任何一個國家,中央政府軟弱無力,則地方各種分離主義勢力崛起,國家分崩離析;反之,中央政府堅強有力,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就能夠贏得民心,則國家的凝聚力、向心力很強,分離主義勢力就無存身之地。
以往,一些持「中國崩潰論」觀點的人,認為中國雖然經濟實力強、發展勢頭好,但政治體制落後,最終會走向崩潰。從六中全會可以看出,中共建立黨內監督機制實現了一大突破,按照這個勢頭推進下去,中國在經濟平穩運行的同時,也可以實現政治體制改革的平穩推進,在不產生巨大振盪的前提下,以最小成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的升級轉型。
中國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轉型成功,意味着維護國家統一的實力不會減弱,而會大大增強。在這種情況下,極少數人的「港獨」行為,完全是痴人做夢,不可能成功。儘管現在鬧得厲害,鬧得很兇,甚至鬧到立法會,由於「港獨」分子看不清大勢,搞不懂真理,摸不準方向,只會是死路一條。
改善政治生態香港才能贏
管窺六中全會,可以預期內地的政治生態將越來越好,特別是全會正式提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於凝聚力量、抓住機遇、戰勝挑戰,具有重要的現實和深遠意義。內地未來的發展前景值得期待。香港具有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優勢,如果能認清大勢,在國家發展戰略中找準自身定位,一定能獲得更多發展機遇。
然而,不容樂觀的是,香港近年來的政治生態持續惡化。以非法「佔中」為「分水嶺」,由於反對派或明或暗的支持,催生了「港獨」勢力,他們以「本土」之名、行「港獨」之實,宣揚所謂「香港建國」、「前途自決」,主張「中港區隔」、「抗爭無底線」,從街頭暴力走向議會暴力,讓香港的政治生態越來越惡化。特別是梁、游「雙邪」近日在拒絕誓言、依法自動被喪失議員資格的情況下,卻強闖立法會,致使立法會無法開會,更加劇了香港政治生態的惡化。這些事實表明,「港獨」是侵害香港的「毒瘤」。與此同時,一些反對派議員公開包庇縱容「港獨」分子,令香港的政治生態愈發惡化,社會的撕裂程度日益加深。香港的競爭力持續下滑,如果繼續這樣下去,陷於爭鬥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則會錯失良機。因此,改善政治生態是當務之急,切切不要再埋怨、紛爭、指責而停滯不前,甚至滑向萬丈深淵。
(本文作者係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上海市政協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