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屈原》(1977)劇照。
【大公報訊】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電影節目辦事處將於9月21日至10月25日舉辦放映節目「啟系列2025:光影觀人文香港電影的中華文化脈絡」,於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放映12部展現人文價值的電影。選映電影分為四個主題:「家國倫理」、「文人風骨」、「女性之光」和「公堂法理」,均包括兩部展現中華文化脈絡的香港電影及一部作為文化參照的外國電影。
「家國倫理」主題的香港電影包括《寒夜》(1955),改編自巴金的小說,聚焦一對知識分子夫妻在面對戰亂和新舊文化時的矛盾掙扎。《投名狀》(2007)描繪清末太平天國時期調兵遣將的場面以及江湖信諾與君臣綱紀之間的複雜角力。
主題「文人風骨」包括由鮑方編導並擔綱演出的作品《屈原》(1977),以莊嚴風格呈現愛國詩人屈原的政治理想;導演許鞍華的《黃金時代》(2014)刻畫女作家蕭紅在物質匱乏和時局動盪中對寫作的堅持;電影《茲山魚譜》(2021)改編自朝鮮史實,講述被流放後的大儒與當地求賢若渴的漁夫相遇相知的故事。
主題「女性之光」則選映呈現現代女性的掙扎的影片。《我是一個女人》(1955)中紅線女飾演在五十年代處於新舊文化交替社會下的職業女性,展現女性在家庭與事業中的掙扎。張艾嘉和葉蒨文主演的《莎莎嘉嘉站起來》(1991)講述性格與命運各異的中年姊妹互相扶持的故事。韓國電影《烈女門》(1962)中,年輕寡婦與農村打工的青年暗結珠胎,為守貞節牌坊,被迫與情人和初生兒子分開。
在「公堂法理」主題中,《楊乃武與小白菜》(1962)講述小白菜遭知縣之子玷污,反與婚前戀人一同被誣告;《算死草》(1997)講述傳奇狀師陳夢吉在法庭上為被陷害的徒弟辯護,嬉笑怒罵中展現小市民心態;經典美國法庭片《桃色血案》(1959)(4K修復版)的故事圍繞一宗謀殺案,律師在辯護過程中揭發錯綜複雜的感情瓜葛與殺人動機,善惡之間只差毫釐。
演出資訊
「啟系列2025:光影觀人文」
日期:9月21日至10月25日
地點: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
電影票價:75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