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中國科學家探索萬米深海獲取海洋觀測資料/海洋國家實驗室提供
【大公報訊】記者胡卧龍山東報道:近日,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利用深遠海綜合考察船「東方紅2號」,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完成萬米深海研究科考任務,探究馬里亞納海溝水動力過程、地質與地球物理過程、生物地球化學等多種過程演變規律,揭示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其對深部物質循環、能量循環、生命演化以及資源等影響。通過自主研發的海洋儀器裝備,海洋國家實驗室獲得諸多珍貴海洋觀測資料,填補了多項海洋科研領域空白。
「萬米深海行動計劃」是海洋國家實驗室「透明海洋」重大戰略任務的子任務之一。西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作為全球最深的海溝,堪稱地球「第四極」,是地球上最後尚未被完全勘測的神秘區域,人類目前對大洋深海海溝的認識幾乎是空白。雖然中國及其他國家在此海域有過航次調查,但整體上缺乏對深海海溝長期連續多學科綜合觀測,嚴重制約深海海溝水體運動與循環、海溝殼─幔結構特徵與地震觸發機制、地震誘發海溝濁流特徵與物質輸運過程、極端環境下生命演變過程等方面的研究步伐。
海洋國家實驗室主任、中科院院士吳立新表示,海洋國家實驗室此次一系列深遠海科考工作,特別是馬里亞納海溝大規模長達近一年的「定點多學科綜合觀測系統資料」之成功回收,這種被稱為「把人類的眼睛放到萬米深海」工程的成功實施,正促使中國深海科技創新能力從「跟蹤國際先進水平」向「引領世界深海科學創新」為主的巨大改變。該航次也是首個面向全國遠洋科考開放共享航次,標誌着海洋國家實驗室深遠海科考平台進入實質性運行階段,對中國海洋領域協同創新、共享機制形成與應用具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