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客居人語/兒女的「翅膀」\姚 船

時間:2025-11-25 05:02:09來源:大公报

  朋友聚會,其中一位訴說:老了,兒女長大了,「翅膀」硬了,遠走高飛,平日已難得見面。神情雖然寬容,但也露出一絲無奈。

  人生,從結婚組成小家庭,尤其是有了孩子,成了父母之後,已然踏上另一階段,肩上自然多了一份責任。時間、精力和感情,似乎都花在小朋友身上,一天天盼望他們快高長大。兒女的一笑一顰,一哭一鬧,都緊緊牽動父母的心。

  從幼兒園到小學,從中學到大學畢業,父母用最真摯的感情,無私奉獻,伴隨着孩子成長。當兒女長大成人走入社會,有了第一份工作,做父母的自是心花怒放。當他們有了異性朋友,攜手走入婚姻殿堂,更是父母的高光時刻,終於如願以償,可以卸下重擔,臉上自覺或不自覺流露出驕傲和自豪。

  上面提到的那位朋友,前些年不幸中年喪妻,獨力撫養膝下一兒一女。兩個孩子生性聰敏,都學有所成,兒子當了藥劑師,成家立業;女兒從事金融行業,婚後隨丈夫到美國工作。這位朋友起初曾欣喜兒女「翅膀」硬了,可以獨立生活,飛向天空,自由飛翔。可是一段時間以後,當他們常「飛」出自己的視線,免不了內心又交織着矛盾。

  這種時而滿足時而失落的感覺,對於老年人來說,也許是常態。想起兒女不負所望,不落人後,甚至出人頭地,往往心滿意足。對別人談起,滔滔不絕,臉有光矣;而當兒女久未回家探望,連一個電話也沒有,只有兩張老臉對望,甚至是一人枯坐的時候,又是悵然若失,徒生孤獨失望。這有點像古詩寫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中國人傳統十分重視親情,期望三代同堂、四代同堂,這是人之常情。不少老人依然保持着「活到一百歲,長憂九十九」的觀念,兒女年歲再大,在自己眼中仍是小孩,需要父母的照顧、庇護,要聽父母的話。他們希望兒女幸福快樂,也期待他們能陪伴自己頤養天年,熱熱鬧鬧度過晚年。

  不過,希望兒女像風箏一樣,既能高飛,也不要離開自己的視線,在現今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這種思維已遠遠落後於現實生活。「同堂」已不等同於同一屋檐下。兒女長大了,有自己的小家庭,有自己的生活圈,不可能天天陪父母左右。其實,只要他們心存父母,無事少見,有事能到,平時少些聯繫又何妨?

  所以,父母在兒女長大成人,欣慰之餘,也要及時轉變心態,學會在新的環境下,為晚年創建屬於自己的天地。看書寫字、種花養草、唱歌跳舞、好友聚會、旅行遊玩……做自己喜歡又力所能及的事。父母的安樂,讓兒女少擔憂,這也是親情和愛的延續。

  我很欣賞歌唱家佟鐵鑫唱的《夕陽紅》這首歌:「最美不過夕陽紅/夕陽是晚開的花/夕陽是陳年的酒/夕陽是遲到的愛/夕陽是未了的情/多少情愛化作一片夕陽紅。」兒女長大遠走高飛,不在父母身邊,做父母的除了掛念,也不必過分傷感,因為它並非代表自己衰老被遺忘,而是人生路上又一段新歷程的開始。卸下肩上的重擔,同時必須放下心頭不必要的憂慮。

  兒女羽翼豐滿,在廣闊天地飛翔;作為父母,也應該努力放飛自己。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