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港昌鞋業技術開發部主管張賀衛向記者展示其開發設計的新款安全鞋 /大公報記者盧靜怡攝
編者按 香港製造業上世紀八十年代中葉從高峰滑落,生產工序北上。面對全球一體化,珠三角「世界工廠」地位因生產成本持續上漲受到動搖,珠三角傳統製造業發展充滿變數,不少企業面臨去留的艱難抉擇,但為數不少港企選擇繼續留守,布局轉型升級,大力拓展內銷,終守出一片生天。港企《堅守珠三角系列》聚焦港資皮革製品、玩具和鑄造與壓鑄企業之發展歷程及成功故事。
皮衣箱包鞋履均是港商內地投資皮革製品主要領域。作為勞動密集型企業,皮革製品產業先後經歷97年亞洲金融風暴和08年金融海嘯。隨後訂單縮水、利潤變薄和成本暴漲,促使不少港企搬遷。據香港鞋業商會會長張煒傑介紹,08年前,90%港資鞋廠集中在廣東,現僅剩40%企業還在堅守。這批皮革業港企中,靠的是從外銷轉型內銷市場,及生產高附加值產品頂住高成本。/大公報記者 黃寶儀、盧靜怡
Lisa作為廣東江門地區首批跟單員,在江門萬勝皮製品有限公司度過自己最美好年華。她還記得,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時,公司連按時發工資都成問題,當時老闆一臉內疚商量延後發錢。就在這年,公司開始從歐洲市場轉向開拓新的美國市場。短短一年間,訂單恢復原來水平,甚至比原來大幅提升。
提早轉型無懼海嘯
江門萬勝皮製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崔祿芹稱,調整到以美國市場為重心後,萬勝從2000年到2008年迎來發展高峰,最忙時間24小時都在發貨,員工一個月才有一天休假。雖然一切向好,但管理層對97年亞洲金融危機心有餘悸,積極研究開拓內地市場。
當時外貿形勢一片紅火,考慮轉型升級的企業鳳毛麟角。08年金融海嘯席捲全球,萬勝不僅手握5%內銷權,還通過多年研發擁有自主品牌和拳頭產品,儘管美國訂單受到一些衝擊,但與97年被動處境相比可說是大步檻過。
由於內地南北審美差異巨大,致彼此對潮流元素理解足足相差兩三年。09年以後,萬勝曾於全國鋪點設置專賣店,當時崔祿芹不止一次被廣東以外經銷商抱怨說皮衣款式「過時賣不動」。倉底貨產品兩年後遭遇哄搶,原來不是產品過時,恰好相反,是因為產品走在潮流尖端。從此萬勝將大範圍推廣改為收縮,如今只剩萬勝館一個展銷平台,和工業旅遊相結合,以此帶動內銷市場發展。
自創品牌拓展內銷
為更好拓展內銷市場,從貼牌加工OEM模式轉型為推出自己品牌ODM,這是大多數堅守港企扎根選擇,港昌鞋業也是其中之一。80年代早期,香港地盤工人還在穿俗稱「白飯魚」的白布鞋上班時,港昌鞋業就以生產廉價安全鞋進入少有人問津的工業鞋業市場。
06年,港昌涉足內銷,在珠三角建立銷售網絡,08年逆勢投資兩千萬元港幣在東莞成立研發中心,每年推出不同系列新產品。從事鞋業25年的港昌鞋業技術開發部主管張賀衛告訴記者,公司與西班牙團隊合作,每季推出100個新款、一年共400款新品,是一般鞋廠的2倍。雖然新技術開發成本高,但每雙鞋利潤比普通鞋類高出5個百分點,使港昌鞋業在內地市場份額持續攀升。
「在廣東留下來的60%鞋廠港商中,約40%決心堅守,進行轉型升級。」港昌鞋業董事總經理張煒傑慶幸自己選擇堅守。不少港企搬到東南亞後,仍靠珠三角鞋業供應鏈運作,人力租金等綜合成本下降,原料運輸成本陡然上升。未來張煒傑仍會堅守珠三角,轉型自主品牌高端生產線產品和加強研發,降低對成本上漲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