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王文韜、譚笑北京報道:23日,中國外交部原副部長、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原副主任何亞非在中國人民大學發表講話時表示,中國作為G20的「三駕馬車」之一,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勝任擔當全球治理的歷史重任,並提供指導意見。
作為第一任中國G20事務協調人,何亞非表示,世界對中國的期待已不僅是「出錢」、「出力」,而是需要中國提供治理的思想,起到引領作用。
他認為,相比2008年只希望中國出錢出力,當前全球對中國有兩大期待,一方面希望中國保持經濟中高速發展,帶動世界經濟增長,另一方面是為G20和全球治理提供新的思想和具體方案,這標誌着國際社會期待中國引領全球治理。
他指出,中國面臨的挑戰不少。例如,2008年時美國積極推動中國等發展中國家以G20取代原有的G7,而此後美國的熱情減退,對中國疑慮加深。「這說明大國合作的意願減少對我們是個挑戰。」何亞非說。
何亞非認為,作為全球治理的引領者,如何將G20從應對金融危機時的「消防隊」變成有長期經濟治理機制的體制,是中國需要考慮的問題。
相比以往中國在參與國際事務時多以呼籲、建議的方式,何亞非指出,當前中國已經拿出理論上的支撐:中國在G20峰會上讓世界看到只有共同發展、全面發展才是光明大道;創新的提出也體現了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G20機制參與全球治理的思考和態度。
正在實施的宏觀政策協調也體現了中國行動力和領導力。何亞非介紹,宏觀調控聽起來非常龐大,但由於主要經濟體都有外溢效果,這在全球化時代不可或缺。中國已委託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為量化宏觀調控提供具體指標和指數,這樣就可以在明年的G20德國峰會上為各國在宏觀協調方面打出「成績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