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85年前,中國報紙獨家報道九一八事變

時間:2016-09-18 10:39:56來源:大公網

  大公網9月18日訊(記者馬浩亮)85年前的今天,日本軍隊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加緊武力侵華,中國人民掀起了不屈不撓的抗爭,拉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場的序幕。這一事件改寫了中國歷史,也改寫了東亞、亞洲乃至全世界的歷史。對於這樣一起重大事件,今天的讀者或許會認為當時一定會是各大報紙的頭版頭條。實則不然。在當時,囿於交通通訊不便及國際關係的複雜,只有一家報紙做出了獨家報道,那就是世界上現存歷史最悠久的中文報紙《大公報》。

  1931年9月19日,天津《大公報》刊登了一則《最後消息》,總共八十個字,內容是:「據交通方面得到報告,昨夜11時許,有某國兵在瀋陽演習夜戰,城內炮聲突起,居民頗不安。鐵路之老叉道口,亦有某國兵甚多,因此夜半應行通過該處之平吉火車,當時為慎重起見,亦未能開行。」這是國內外媒體對九一八事變的最早獨家報道。

  1931年9月18日晚上10點20分,日本關東軍炸燬了瀋陽柳條湖附近的鐵路,反誣中國軍隊破壞,隨後,關東軍用重炮轟擊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蓄謀已久的全面侵略東北開始了。

  當時,火車是東北與關內聯繫的主要交通工具。從天津市區經塘沽、山海關、錦州通往瀋陽的鐵路稱為北寧線。1928年6月,正是在這條鐵路上,關東軍炸死了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時任《大公報》總經理胡政之首次赴東北採訪,在《大公報》發表《東北之遊》通訊9篇,肯定了張學良初掌權後的東北新氣象。兩個月後,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南京國民政府在形式上實現了全國的統一。由於這些接觸,胡政之與張學良也建立了良好的關係。

  1931年9月18日下午,《大公報》已經得到了瀋陽異動的蛛絲馬跡。記者汪鬆年一直守候在北寧線天津鐵路局的電話機旁。到19日凌晨1點,他終於接到瀋陽打來的電話,隨即向編輯部報告了事件的發生。當時大公報已經截稿,編輯部決定臨時從版面上撤下一塊,在第三版左下角刊登出了那則《最後消息》。9月19日清晨,《大公報》按時出版,將瀋陽的突發事件通告讀者。

  19日一大早,正在北京的胡政之又趕到協和醫院,第一時間獨家採訪了正在養病的張學良,寫成了《本報記者謁張談話》,這是九一八事變之後,外界首次看到張學良的態度。張在談話中承認:「君來為訪問瀋陽之新聞乎,實告君,吾早已令我部士兵,對日兵挑釁,不得抵抗,故北大營我軍,早令收繳軍械,存於庫房。」《大公報》以放大的粗黑字體刊出,舉國震驚。

  《大公報》迄今已有114年歷史,是全世界現存歷史最悠久的中文報紙,一百餘年的歷史中創造過很多個「第一次」。能夠第一時間對九一八事變做出報道,是這家報紙不同尋常的新聞捕捉能力的具體體現。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