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2日,以「追夢空天」為主題的空軍航空開放活動在長春舉辦\中新社
【大公報訊】綜合鳳凰網、中新網、新浪網報道:中央軍委委員、空軍司令員馬曉天9月1日在長春出席空軍開放活動時表示,中國空軍已進入轉型階段,要建立一支攻防兼備的強大空軍。他還透露,「中國空軍現在的遠程打擊能力比過去有很大的提高,將來還會有更大的提高。我們現在發展新一代遠程轟炸機,將來你會看到的。」
馬曉天(圖)在空軍航空大學接見了今年入學的1100餘名新飛行學員,勉勵同學們勵志空天,強軍報國,把人生的抱負奉獻給祖國的空天。他說,空軍在幾十年來保衛祖國領空的轉型中不斷發展,現在進入到轉型階段,正處在由量變積累到質變跨越的關鍵時期。建設一支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強大空軍,是空軍近期和未來一段時間內轉型建設的目標。
對於關注中國軍事的人來說,中國研發遠程轟炸機的消息並不陌生。早在2014年的珠海航展上,中國第601所就展示一款新型隱身轟炸機的模型。
可攜彈30噸航程逾萬公里
對於中國新型轟炸機的發展,內地軍事專家尹卓曾表示,未來中國的戰略轟炸機必須具有隱身及遠程攻擊能力。現役的轟6K是在轟6基礎上改進而來,雖然經過更換引擎、改造機體及武器增強等現代化改裝,作戰半徑達三四千公里,但仍然只是中程中型轟炸機。
尹卓稱,戰略轟炸機攜彈量至少二三十噸,應當具備洲際或準洲際飛行能力,作戰半徑達五六千公里,最大航程要達到1.2萬公里,並可通過空中加油進行全球飛行。此外,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要求戰略轟炸機具備很高的隱身性能,並能夠超音速飛行。尹卓認為,新型戰略轟炸機必須具備隱身能力,保證其在較強的航空火力下解決有效的空防。攜載的武器應當以遠程巡航導彈為主,因為現在對手的航空火力都很強,轟炸機要能在殲擊機的作戰半徑外實施攻擊。
對於未來中國的戰略轟炸機的設計,有分析認為,目標可能是類似美國B2飛翼隱形轟炸機,但最終決定研發方向的是中國自身的戰略需求。
從作戰需求來看,中國戰略轟炸機主要肩負突破第一、第二島鏈,對敵對國家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主要軍事據點進行戰略打擊,這使得它應當具備如下特點:首先是作戰半徑要覆蓋第二島鏈,因此作戰半徑必須超過4000公里。其次是必須要具備較大的武器載荷。
性能指標或接近美國B2
目前全球現役戰略轟炸機的設計主要是美國B1、俄羅斯圖160等傳統構型和美國B2的飛翼式構型,從未來的作戰需求來看,傳統構型的轟炸機已無法滿足隱身性能的要求。
參考B2的數據指標和中國轟炸機的性能需求來推測的話,未來中國戰略轟炸機各方面指標應當接近B2,這並不是說中國新轟炸機的技術水平要低於B2,而是從滿足中國實際需求出發的現實考慮,並非飛得越遠,載彈量越大越好,性能與需求達到平衡點才是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