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人民日報:綠色金融體系現雛形

時間:2016-09-03 03:16:29來源:大公網

  【大公報訊】人民日報2日發表由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撰寫的評論文章,文章對經國務院同意,由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等七部委近日聯合發布之《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部分亮點作簡要解讀。

  文章指,《意見》首次給出綠色金融「官方」定義,有助綠色金融產品界定,通過「聲譽效應」激勵綠色投資提供基礎。要實現中國治理環境污染的目標,每年需3萬至4萬億元人民幣綠色投資,料絕大部分綠色投資來自社會資金。文章稱,《意見》出台是積極政策信號,有助消除投資者對政策不確定性之憂慮。《意見》提出統一綠色債券標準和完善相關業務指引,有助綠色企業和項目開闢新融資渠道、解決銀行和企業期限錯配、為投資者提供新資產類別、通過聲譽效應強化發行人綠色投資行為。《意見》指要「促進建立全國統一的碳排放市場」和「有序發展碳遠期、碳期權、碳租賃、碳資產證券化和碳基金等碳金融產品」等,文章指這將鼓勵金融機構參與,促進形成規模化交易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動。

  《意見》提到要發展綠色保險,人民日報記者日前就此訪問中國保監會財產保險監管部相關負責人,對方稱,保監會會同環保部等有關部門推動相關工作,為建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法律體系奠基,並在涉重金屬企業等高環境風險行業啟動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試點等。目前試點省份擴展至30多個,涉重金屬、石化、危險化學品、危險廢物處置、電力等多個領域。負責人稱,保險公司發揮專業優勢,推動企業建立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將保險費率高低與企業環境風險管理水平掛鈎,借助市場價格槓桿,抑制高污染行業擴張,倒逼企業淘汰落後產能,推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助力「綠色經濟」發展。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