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國科學院「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8月31日在北京公布 大公報記者劉凝哲攝
【大公報訊】記者劉凝哲北京報道:中國科學研究「國家隊」未來五年的發展目標正式出台,《中國科學院「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8月31日在北京公布,規劃圍繞基礎前沿交叉、先進材料、能源、生命與健康、海洋、資源生態環境、信息、光電空間等八大創新領域,提出60項有望實現跨越發展的重大突破。中科院院長白春禮特別談及,「十三五」期間中科院將繼續加強與港澳科學界的合作,助力港澳科技人才的培養。
白春禮表示,「十二五」時期,中科院在鐵基高溫超導、量子通信、納米科技、幹細胞研究等領域取得重大科學突破。同時,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導航、載人深潛、高速列車等重大工程中做出一系列重大創新貢獻。
聚焦戰略新興產業
據介紹,「十三五」,中科院將從「率先實現科學技術跨越發展」、「率先建成國家創新人才高地」等方面發力。在科技跨越發展方面,將聚焦戰略必爭領域、基礎科學和交叉前沿、戰略性新興產業、人口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國防科技創新等板塊,在基礎前沿交叉、先進材料等八大創新領域,提出包括粒子物理、星系結構、超導量子等60項有望實現跨越發展的重大突破。
在國際合作方面,中科院「十三五」規劃提出,要建成10個左右境外科教機構和5至10個中科院─發展中國家科學院(CAS-TWAS)卓越中心。談及中科院與港澳科學研究界的合作,白春禮表示,中科院此前曾與澳門科技大學成立月球探測研究的聯合實驗室,通過中科院提供的數據,澳門的科學家們發表多項論文,取得很好成果。未來五年,中科院將進一步加大與港澳科學界合作力度,助港澳培養更多科技人才。
中科院副院長李靜海表示,「十三五」期間,中科院將積極參與北京、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同時,中科院還將啟動實施「一帶一路」國際科技合作計劃,實施「國際夥伴計劃」,與發達國家一流科研機構形成合作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