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張瑩瑩
青年張瑩瑩居於天水圍公屋,由於屋邨樓齡漸高,日久失修,不時有石屎剝落等情況發生,低層單位平日亦濕氣較重,邨內不同單位內有「呢樣嗰樣」的問題,不少居民會向議員求助及反映意見。她關注過去幾年不少議員在議會上提問及建議改善「老大難」的住屋問題,期望新一屆立法會議員能繼續關注青年置業及就業問題,為青年人創造更多向上流的機會。
張瑩瑩說,老舊屋邨有不少問題,例如出入口位置常有交通阻塞情況,得知有議員收到居民反映後,很快向政府提出改善措施,最終得以在易阻塞位置擴闊及加開一條道路,並加設交通燈,協助調節附近車流人流,令屋邨附近交通極大改善。
除了這些切身環境問題,張瑩瑩也留意到立法會議員對青年置業問題的關注,提出不少助力青年向上流動的政策建議。張瑩瑩說,自己亦有搬出公屋並購買居屋的打算,近年政府施政報告中提出的一些利好措施,當中有議員的建議,回應青年置業需求,令她相信自己將有機會盡快「上車」。
她又提到,「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以前只面向大學畢業學生開放,為促進港青事業發展及大灣區內的人才交流,通過今屆立法會的努力推進,措施受惠範圍在今年已擴闊至副學士學位或以上等人士,安排更加靈活,鼓勵香港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接受培訓並工作。
張瑩瑩希望,新一屆立法會議員能夠更頻密集落區,與市民充分溝通,了解街坊切實需求,包括多設置非直選議員的地區辦事處,方便與市民直接接觸。\大公報記者 王亞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