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開展非遺保護 企業傳承傳統工藝

時間:2016-08-16 03:16:43來源:大公網

  圖:精美的隴繡工藝品讓同學們讚嘆不已/大公報記者劉俊海攝

  【大公報訊】實習記者林寶珠、劉曉月慶陽報道:作為展現西北少數民族獨有的風采的重要標誌,隴繡粗獷厚重,慶陽的農村婦女雖以耕作為生,卻從小接觸隴繡。慶陽凌雲服飾集團董事長張志峰早年開創隴繡規模化生產的企業,帶動當地留守婦女就業,如今則帶領企業開展多項非遺保護開發項目,保護傳統工藝賴以生存的文化土壤,肩負傳承隴繡的責任。

  慶陽凌雲服飾集團旗下的軒轅香包藝術有限公司主要生產香包製品,其中八成為手工刺繡品,公司現聘請270名全職繡工、5000多名兼職繡工。凌雲集團董事長張志峰介紹,香包的年利潤率僅維持在5%至15%,手工費佔開支很大部分。「這就算是一種責任心吧,作為企業,必定需要大量的勞動力,這是社會就業的一條出路。企業為老百姓,老百姓為企業。」張志峰說。

  國家級大師赴多省教學

  公司的刺繡工作室中不乏技藝精湛的國家級刺繡大師。自學隴繡23年的劉喜蛾,曾在慶陽香包節中憑藉作品《九鳳朝陽》榮獲金獎,廣獲讚譽。繡師徐小靜則多次榮獲陝西省刺繡大賽金獎。徐小靜表示,她參與製作隴繡長卷並不計報酬,因為自己也把這當做一種愛好。劉喜蛾說,她還曾到山西、青海授課,「刺繡是一種傳統的手工藝,但現在卻少有人傳承。自己出去教學也是希望這一中國文化後繼有人。」

  如今在慶陽,會做隴繡的年輕人較少,已打算讓女兒繼承衣缽的張志峰說:「現在年輕人不注重,但我們這個家族就這樣傳下去,為慶陽的非物質遺產傳下去。」軒轅公司亦正計劃開展多項非遺保護開發項目,包括造百畝桑田以作養蠶示範、保護窰洞遺址等,保護傳統工藝賴以生存的文化土壤。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