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北京紫禁城排水系統600年無虞

時間:2016-07-23 03:16:30來源:大公網

  圖:20日,北京發布暴雨黃色預警,故宮地面卻未見積水 網絡圖片

  【大公報訊】本月18日起,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出現不同程度的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天氣,其中北京市不少地區累計降雨量更超過100毫米,降雨總量直追「7.21」特大暴雨,連日的暴雨令北京道路深陷雨中。然而,就在北京到處都在「看海」的時候,在北京矗立了近600年的紫禁城卻並未積水。

  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黃希明介紹,故宮自明永樂十八年(1420)建成,至今近600年。故宮歷經數不清的暴雨考驗,卻無積水之虞,由元代水利學家、天文學家郭守敬最初設計的排水系統,是保證故宮從無水患之虞的首功之臣。

  黃希明稱,故宮多數院落鋪墁青磚,中軸線上和其他重要院落以磚石鋪墁,利用人工鋪裝控制雨水排放的走向,根據院落建築及陳設的大小的位置設計水流方向、路線。中軸線上和其他重要院落,正中有隆起的石砌甬路,雨水自甬路向兩側排放;其他院落則多向一側排放。沿院落兩側或一側設有明溝,雨水匯入明溝後排出院落或自明溝蓋板所開鑿的古錢形溝眼流入暗溝,明溝遇建築台基或牆體設暗洞穿行。

  此外,故宮地下暗溝縱橫交錯,有支線有幹線,呈網狀分布。雨水匯入暗溝後由支線匯入幹線,再由幹線匯入內金水河,最終流出故宮匯入護城河。故宮專家曾對故宮排水設施做過調研,發現了暗溝的基本分布。其中最長的一條幹溝位於故宮的北門神武門內,呈東西走向又折而向南,西端在故宮西北角匯入內金水河,東端在故宮東北角轉折向南,在故宮東南部匯入內金水河,繞經大半個故宮。而內金水和則與護城河相連,不僅保證了雨水的順利排放,還兼具工程施工和消防滅火的重要水源之功效,可謂一舉多得。

  黃希明還指出,如此完備的排水系統和有效的排水體系,使得故宮在暴雨之後雨水能夠順利排出,不會形成積水之患,所以有人將這種現象形容為「雨過天晴」,以形容故宮雨水排水之高效。黃希明認為,故宮能夠在排水的過程中還利用雨水形成人造景觀,這種理念在當今仍具有很強的啟發作用和示範意義。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