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海南本地學生準備望遠鏡觀看火箭發射 安莉攝
【大公報訊】據新華社報道:根據任務方案,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搭載的多用途飛船縮比返回艙將於26日下午以彈道方式返回東風著陸場。多用途飛船縮比返回艙主要用於新一代飛船的氣動外形設計的驗證,獲取相關氣動特性數據等。
據?陸場系統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搭載的上面級和返回艙組合體飛行第13圈後,開始實施第三次軌道控制,進入返回軌道。當組合體飛行至高度約170公里處,返回艙與上面級分離。隨後,著陸場系統的測控設備開始實施測控跟蹤,在經歷再入大氣層、通過黑障等階段後,待返回艙主傘打開,搜索回收系統展開作業直至回收完畢。
將在內蒙古沙漠腹地著陸
多用途飛船縮比返回艙主要用於新一代飛船的氣動外形設計的驗證,獲取相關氣動特性數據等。
返回艙返回瞄準點位於內蒙古巴丹吉林沙漠腹地,著陸區域範圍為2萬多平方公里。目前,著陸場各系統已準備就緒。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表示,多用途飛船縮比返回艙是長征七號首飛搭載載荷之一,總品質約2600千克,高度約2.3米,最大外徑2.6米,採用返回艙和過渡段的兩艙構型。返回艙同其他載荷一起,由長征七號送入軌道,並由上面級進行飛行和返回控制。飛行時間約20小時,之後返回艙與上面級分離,再入返回東風茬偃鶠C
武平說,試驗的主要目的,一是獲取返回再入過程中返回艙的氣動力和氣動熱特性參數,為評估返回再入控制和防熱設計提供基礎數據支撐;二是驗證返回艙結構重複使用設計的正確性,並對神舟載人飛船返回產品的重複使用性能進行驗證和評估;三是通過飛行試驗驗證新型金屬材料的結構製造工藝和性能,為後續推廣應用積累經驗。
「這次返回艙飛行試驗及其取得的試驗數據,將為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的論證設計和後續關鍵技術攻關提供支持。」武平說。
首艘貨運飛船明年4月發射
武平還透露,「長七」將於2017年4月發射中國首艘貨運飛船,後續在空間站建造和運營任務中,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將與貨運飛船組成貨物運輸系統,承擔為空間站運送補給物資和補加推進劑的任務。
據介紹,6月25日的發射,驗證了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方案的正確性,火箭功能和性能滿足設計要求,也考核了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執行任務的能力。
武平說,隨荍瑋N方案的完善和性能的穩定,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可逐步替代中國現役長征運載火箭有關型號,從而成為中國未來航天發射任務的「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