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呂志和在北大談人生哲學 建言用教育打破兩地鴻溝

時間:2016-06-24 16:23:44來源:大公網

呂志和在北大談人生哲學 建言用教育打破兩地鴻溝

  嘉華集團主席呂志和博士與北京大學師生交流會24日上午在北大舉行。 大公網記者李柏濤 攝

  大公網北京6月24日訊(記者 李柏濤) 嘉華集團主席呂志和今(24日)應北京大學教育基金會邀請到訪北京大學(以下簡稱「北大」),與北京大學黨委書記朱善璐及常務副校長吳志攀等會面,並出席了與北大師生的交流會,分享其人生哲學、經營理念,及由他所創「呂志和獎–世界文明獎」的理念。呂志和說,宣揚和諧共融的價值觀,宣導積極正面的人生觀及振奮人心的正能量,正是「呂志和獎」的核心精神。他用自己的經驗鼓勵年輕人,想擁有創新的本領,就要永無止境的學習、反思和反覆檢討改良的新方向、至善的執行。

  呂志和在致辭時談到了其縱橫商界70餘年的奮鬥經歷,他說自己的競爭秘訣就是「不和別人競爭」,而是做好有自我創新與創見的事情,去為他人和社會創造出更好的、獨一無二的價值。他所堅持的「創新與創見」,並非是發明新技術或新產品,而是對已有技術、產品、管理等不斷改良,把大家習以為常的事做得更好,更要追上時代創新的需要。「要真正創新創建一個可持續的新事業,需要有相當深入的研究和投入,需要長時期的沉着應戰,以務實的態度着眼於人類未來的真正需要。」

  此外,呂志和亦向師生們介紹了由他所創立的「呂志和獎–世界文明獎」的理念。他強調,宣揚和諧共融的價值觀,宣導積極正面的人生觀及振奮人心的正能量,正是「呂志和獎」的核心精神。呂志和亦衷心期待北大各位領導、專家學者和同學們,幫助「呂志和獎——世界文明獎」的發展,哪怕只是播下一顆種子,也是他的心意,是中國人建立和諧世界的一個善行。

  北京大學黨委書記朱善璐教授在致辭中高度肯定了「呂志和獎」的意義,他表示,「呂志和獎–世界文明獎」的理念與北大的教育理念有很多相通之處,都希望通過努力,在中國乃至世界發揮示範引領作用,把從德向善的人文精神普及到社會中去,引領社會的進步。

呂志和在北大談人生哲學 建言用教育打破兩地鴻溝

  呂志和博士接受北大學生提問,並認真予以回答。 大公網記者李柏濤 攝

  在之後的交流環節中,呂志和着重談到「和諧共享」。他表示,很多人花費很大力量追求名成利就,但上天不可能做到人人都有一份;其實在名利以外,心靈的安穩、內在的快樂才是最重要。會後,他向北大學生代表贈送於今年初出版的《呂志和傳》,讓師生更透徹了解自己過去60年間帶領企業拼搏的奮鬥歷程,以及體現幾代香港人不撓的頑強精神。

  呂志和一直非常關注教育問題,在會後與媒體見面時,他也不時提到「教育興國」。在回答大公報-大公網關於如何能讓香港年輕人認識國家、融入到國家發展中的提問時,呂志和指出根本還是在教育。他表示,香港自回歸之後,實質上並沒有將中國過往的歷史很好教授給年輕人,「所以兩地在交流中會有一個鴻溝。」

  他指出,政府沒有很好的在香港推動歷史教育,導致年輕人對過去兩三百年中,中國因弱小而備受列強欺負的歷史不熟悉。此外,呂志和也認為,兩地有鴻溝,也和香港年輕人過多接受西方教育有關。他建言,政府應從幼兒時就開始積極推動基礎教育,將國家發展的真實狀況告訴他們,這樣他們才會慢慢的了解國家。「希望能促成兩地相關的合作,將這樣的教育項目慢慢推廣。」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