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生活 > 正文

派萬元與消費心理

時間:2020-05-24 04:23:14來源:大公報

  圖:派一萬元的舉措能否挑起大家的消費意欲?

  香港經濟步入衰退,情形是史無前例,只有香港疫情受控,否則多數市民的心理仍是「陰霾密布」,不會輕鬆消費,更遑論投資。

  至於政府將會向年滿18歲的永久居民派發一萬元現金,究竟效力有多大?就要視乎香港各個階層的「現實心態」。一萬元區區之數,有人認為是微不足道,但對一般基層而言,雖然不是靈丹妙藥,但的確可解燃眉之急,能在超市買一大堆必需品。至於中產階級,一萬元或是一筆橫財,好像買中了六合彩的三獎;或是視之為「雞肋」。筆者估計他們在無心情消費之餘,會把這政府的「善意」束之高閣。香港的有錢人,大概不屑登記領取這些「嗟來之食」。不過,派錢當然是「有好過無」,且一定受市民歡迎。可是,此舉不在最緊急的關頭實行,便失了時機,減了成效。

  疫情下,市民的消費動機自然會被削弱,加上不少商店結業或提早打烊,有些市民索性留在家中,積穀防饑;當然會有人反其道而行,趁機掃貨。

  筆者同意政府「保就業」是各項救亡之道的「重中之重」,因為穩定港人心理的不二法門是「繼續有工開,繼續有糧出」。開創多些就業機會比起派錢來得更為實惠、更有用,因為市民有穩定的收入,才會有信心去消費。所以部分有識之士認為政府派錢對刺激消費的作用不容否定,但不會很大。

  如果香港的防疫持之以恆,證實完全控制疫情,政府取消「限聚令」和恢復所有正常運作,包括與內地的「無障礙」通關,相信本地的經濟和相應的內部消費,會拾級而上。至於速度的快慢,就要視乎全球的大環境。

  而疫情過後,全球人類恍如劫後重生,會紛紛努力重建社會。香港的優勢是有相對龐大的儲備。但要重建市民的信心,港府還要有實質振興經濟的計劃相配合。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