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生活 > 正文

那些你不知的歷史/收復新疆的將軍

時間:2022-12-13 04:24:32來源:大公报

  左圖:1876年,63歲的左宗棠力排眾議,堅決收復新疆,收回超過一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右圖:1876年,左宗棠自蘭州移師肅州,坐鎮肅州指揮平亂。

  中國歷史上曾經有一位將軍,在一個充滿了內憂外患的時代,以一人之力、力排眾議,收復新疆這塊超過一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相當於今天中國六分一的陸地國土面積。而這位將軍就是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

  新疆原稱為西域

  說起新疆,大家對於它在中國歷史的稱呼應該都會感到陌生,新疆原稱為西域,從清朝康熙皇帝開始至乾隆二十四年,曾連續三朝用兵,終於平定了這塊地方,故命名為「新疆」。但在「康雍乾盛世」過後,清朝國力日益衰落,再加上外國列強的侵擾以及席捲半個中國的太平天國之亂,中央政府對新疆的控制便逐漸減弱,國庫收入下降繼而增加徵稅引發更多的民變。最終在1864年,新疆爆發了回民之亂,各地勢力先後建立了地方割據政權,宣告獨立。眾多分裂勢力之一的喀什舊城領袖司迪爾引入來自中亞浩罕汗國的貴族阿古柏最終東征西討之下,於1871年建立了一個統領全新疆的「洪福汗國」。而這一切背後還有「外國勢力」參與,因為阿古柏背後還有英國和俄國支持,不僅在國際上承認洪福汗國的成立和互派使節,前者更進一步支援當地建立兵工廠,生產先進武器裝備。清廷當時一旦不收復新疆,可能從此在中國的版圖上就會失去這一大片土地。

  而作為陝甘總督的左宗棠在光緒帝即位後就多次上書收復新疆,但同期另一位名臣李鴻章卻提出另一番截然不同的建議,認為應該要暫時放棄新疆,加強國防。畢竟新疆赤地千里,人煙稀少,而眾多列強都自海路侵擾,尤其是當時日漸強盛的日本。因此朝中即形成了「海防」與「塞防」兩派,最終慈禧太后支持了左宗棠才促成了這次的收復行動。

  借外債解決軍需

  決定了行動就要開始計劃如何實施。新疆位處偏僻,時至今天要去一趟也不容易,更何況是在晚清時期要對當地發起收復之戰。對於這仗怎麼打,左宗棠總結四個字:「緩進速決」,意思是要做好充足的準備,然後速戰速決。當時礙於朝廷開支緊絀,左宗棠第一步的準備是裁軍,篩選出六萬精兵,並計算出1000萬軍費這個確切數字向中央申請。朝廷缺錢之下只能拿出500萬兩,剩下的錢左宗棠找「紅頂商人」胡雪巖在上海向英國滙豐銀行借款,最後順利解決了糧草問題。

  1876年5月,經過精心準備之後,左宗棠的西征軍騎兵和步兵共25個營分批入疆,這支部隊裝備了大量歐洲先進的槍械炮彈,其中俄國得知清廷準備收復新疆後曾派遣一支所謂的「科學貿易考察隊」,其結論是洪福汗國的滅亡只是時間問題。最後,左宗棠破釜沉舟,「抬棺西行」,按照「先北後南」的策略,從1876年5月到1877年3月,清軍只用了10個月時間,就摧垮了阿古柏苦心經營的「天山防線」,光復北疆。1878年1月初,清軍攻克南疆所有土地,收復全疆。當初在阿古柏作亂期間被沙俄所竊取的伊犁地區,最終也在左宗棠派遣「王師四萬」的威懾之下得到收復。1881年2月,清廷代表曾紀澤與俄方代表簽訂《中俄伊犁條約》,雖然這個條約依舊還是個不平等條約,但在領土完整方面,沙俄幾乎歸還伊犁全境。及後1884年,清廷終成立「新疆省」管理,為後來保住新疆這片土地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學教師 全國青聯委員 穆家駿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