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生活 > 正文

內地升學/一文看清港生內地升學三大途徑\大公報記者 黎慧怡

時間:2021-03-25 04:24:51來源:大公報

  圖:面對國家雙循環發展及大灣區機遇,內地升學已成為不少港生的首選。

  上月底的內地升學資訊,《大公報》為大家介紹了內地升學途徑之「校長推薦計劃」的來龍去脈,那麼最常見的文憑試收生計劃(免試招生)、港澳台聯招考試、個別院校獨立收生三大途徑,考生們需要分別滿足怎樣的要求?考試要考什麼內容?填報志願時應留意什麼?今期《大公報》整合各方資訊,整理升學專家、往屆應考同學的意見,為大家一一拆解以上問題。

  一‧文憑試收生計劃(免試招生)

  自2012年第一屆中學文憑試實行起,免試招生計劃正式推行,參與計劃的內地院校豁免香港學生應考內地聯招考試,可直接用DSE成績獲錄取。今年有127所內地院校參與免試招生計劃,早前剛結束網上報名。

  在網上報名階段,考生除了填寫考生資料、監護人、就讀學校等基本資料外,還需選擇報考志願,揀選四間心儀學校。內地升學專家、香島專科學校校長羅永祥在一個升學講座中分享:「選志願唔係咁簡單,尤其係對成績中上嘅學生,就更需要留意心儀學校嘅要求。」

  他舉例指,曾有位學生在DSE中考獲「5545+44」,成績相當不俗,豈料最後沒有內地院校取錄。原來由於他填報的第一至四名志願分別是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中山大學,該考生考取的分數比第一志願北大的錄取分數線低了1到2分,滑落到後三個志願,然而復旦、上海交大和中大的錄取要求均只收取第一志願的考生,便遺憾地不獲取錄。

  而另一個經典的例子是,方同學的第一志願填報了南京大學,其心儀學科是漢語言文學。而他在DSE中考獲中文5*,英文4級,數學2級,通識5級,以為達到「3322」門檻,但原來南大該科錄取要求為「4444」,即數學亦須達4級,結果獲第二志願院校錄取。羅永祥分析,按該同學的水平,最佳選擇應為北京師範大學的漢語言文學,其排名比南大高,而最低錄取標準為「3322」。

  羅永祥建議,考生在填報志願前必須注意各校的收生標準,如是否只收第一志願、有無科目分數有特定要求等,以免和心儀學校失之交臂。他亦提醒,2021年重考生可以用去年成績合併報考(Combined Cert),免試招生只收取應屆DSE考生或留學生,即須為中六學生。

  另外,免試招生中設有校長推薦計劃,羅永祥指,規定每間學校有八個名額,為中英文未必達到3級的同學而設,四門核心課程總分須達10分或以上,且每科不得低於第2級。「有學校爭崩頭,都有學校少人選擇」,他建議有意到內地升學的同學宜向老師或校長了解詳情。

  二‧港澳台聯招考試

  港澳台聯招是港澳台學生報讀內地高校的最主要途徑,考生可以報考全國超過300多所大學,提供豐富的學科和專業選擇。考生須考取五科,分為文理兩個大類,理工類應考科目為中文、數學、英語、物理和化學;文史類考試科目為中文、數學、英語、歷史和地理,均為必考科目。

  2019年,報考港澳台聯招的香港學生達2531人,佔港澳台及華僑生總報考人數的54.1%。從報考和考核模式看,聯招與內地高考相若,不過有獨立制定的考核科目及範圍,錄取時參照五個科目的總分(每科150分,滿分750)。羅永祥說,如果學生在香港的學校沒有選修必考科目中的某科,如物理,則需要花時間補習相關的基礎知識,不但為應付考試,更為將來升讀大學打好基礎,否則難以追上。

  曾經自學參加聯考的林同學表示,港澳台聯招考試和高考最本質的差異在於聯考喜歡考知識的廣度,而對於土生土長在香港接受高中教育的學生而言,聯考具有一定難度,尤其是數學科需花較多時間學習鑽研。她從中五開始弄清楚聯考需要考的內容,並在學校高強度地操練全國卷(內地高考試卷),一直持續到中六,最後通過聯考考進了內地一所「985」工程的高校。

  志願填報方面,聯招採取平行志願方式,錄取批次分本科和預科兩個批次。本科志願組考生可填報10個順序排列的院校志願,每所院校可填報6個專業志願和1個專業服從選項;預科志願組可填報5個順序排列的院校志願。

  三‧個別院校獨立招生

  一般而言,參與個別院校獨立招生的高校有三類,一為設中學校長推薦入學的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復旦大學,即《大公報》於上月底刊登的「內地升學資訊」版;二為暨南大學、華僑大學兩校聯招,分為考試入學與免試入學;三為中山大學獨立招生,惟今年停辦。

  暨大、華大兩校聯招的歷史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一直保留至今。其中通過考試入學的學生需修畢中六,今年於5月15及16日參加考試;而透過免試申請審核途徑入學的同學可於7月21至27日報名,在同屆或往屆(限2020年)文憑試中五科(四個核心科目加一個相關選修科目)總分達12分,全科及格(達2分)者可報讀本科專業,五科總分達8分者可報讀預科。據資料顯示,2020年暨大逾2000人報讀,共錄取逾1000名港生,平均約兩人爭一位,而華大去年則有762名港生入讀,較2019年人數升幅達39%。

  對於中山大學今年停辦獨立招生考試,羅永祥轉述該校招生辦人士消息指,雖然中大今年沒有獨立招生試,但整體名額沒有減少,這意味着免試招生或港澳台聯招名額增加,不過未確定明年是否重新開設獨立招生試。按照去年數據,報考中大的人次約1500人,其中填為第一志願的有891人(中大只收第一志願),共95人獲錄取,平均15.7人爭一位。

  羅永祥表示,對於有意到內地發展的同學,先到內地升學是墊腳石,從求學中加深對內地整體環境的了解,對未來發展事業十分有幫助。

  羅永祥說,事實上香港很多國際投行CEO都有內地讀書的背景,如現任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就曾在廈門大學修讀英語專業。羅建議同學將視野望向全中國至全世界,尋找不同出路。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